1 / 13
文档名称:

2022年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mama1 2022/3/3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心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双缝间距是已知的,测屏到双缝的距离,测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测出个亮纹间的距离,则两个相邻亮条纹间距:

不同的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双缝干涉试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现象,用不同色光做试验,条纹间距是不同的,说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从红光→紫光,光波的波长渐渐变小。

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视察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反射的光形成的,与双缝干涉的状况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用图中实虚线来代表两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在某些位置叠加后加强,出现了亮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减弱,于是出现了暗纹。
留意:
关于薄膜干涉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1)是哪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2)应当从哪个方向去视察干涉图样;
(3)条纹会向哪个方向侧移

(1)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的增透膜。
(2)检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

光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进入阴影区域里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与波长可比(相差不多)或更小。
单色光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心条纹最宽最亮,两侧为不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应用: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高三物理期末复习学问点总结3
(1)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在空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近,当接近到肯定程度时,排斥力同吸引力达到相对平衡。极性分子之间按异极相邻的状态取向。










(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使原来的非极性分子产生极性。这样,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极性分子对非极性分子有诱导作用。
(3)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间不行能产生上述两种作用力,那又是怎样产生作用力的呢?
我们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从整体上讲的。但由于核外电子是绕核高速运动的,原子核也在不断振动之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会常常出现瞬间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常常出现瞬间的不重合,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常常产生瞬时极性,从而使非极性分子间也产生了相互吸引力。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分子之间都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