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共16页).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共16页).docx

上传人:rsqcpza 2022/4/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共16页).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综合素质》重点总结
板块一 职业理念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
个别差异性
2、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2)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正确对待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三、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观概述
(1)教师观含义: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其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角色以及科研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2)传统的教师角色
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课掌握各层次的课程知识、形成课程开发能力、培养课程评价能力)
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1、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
(1)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的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师德修养
教师道德规范不仅规定了教师的职业行为,也成为教师向学生示范道德规范的基础。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和主动的自我反思会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
3、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设计能力、组织实施的能力、检查评价能力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反思和研究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三阶段发展观 福勒和布朗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如何叫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2、五阶段发展观 柏林纳
新手:教师获取教学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
熟练: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所学的知识逐步联系起来
胜任型:对要做的事情与明确的选择、能够决定哪些环节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业务精干:教学技能接近了自动化水平,快捷、流畅、灵活
专家:对教学情景不但有直觉的把握、而且能以非分析性、非随意性的方式,理智地作出合适的反映
(四)教师终身学****的意义
1、终身学****是新课程对中学教师的要求
2、终身学****是中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
3、中学教师通过终身学****累积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开展微格教学,进行教学决策训练(新手教师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观看其他教师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
3、在职培训
教学反思、校本培训
(六)中学教师的职业认知
1、职业价值观
塑造中学生人生,挖掘中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一代社会新人,推动社会进步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2、职业责任
促进中学生人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3、职业信念
创造中学生的幸福人生;从中学生的幸福人生获得教师自身的人生幸福
板块二 教育法律法规
一、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五章 受教育者
第四十二条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处分不服向有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