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当时点间隔相等的条件下:
假定:该时期内人口变动均匀
在人数均匀变化的前提下,某一时期期中人口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相等。因此在人口统计中常用年中人口数代表平均人口数。如用7月1日零时的人口数代表每年的平均在任意长的时期内活产婴儿数与该时期内总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
出生率是强度指标。
在假定人口出生死亡分布均匀的情况下,人年数等于时期长度乘以该时期内的平均人口数,因此粗出生率应该等于
CBR为粗出生率,为期内出生人数,为时期长度(以年为单位),为期内平均人口。
由于人们经常习惯以一年为单位来统计和计算出生人数,因此出生率也常以一年为单位进行计算,此时,如果用千分数来表示,那么出生率的计算公式为:
2、一般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又称总生育率。在理论上它与出生率一样,分母都是人年数,但是,它的分母是某一时期内育龄妇女的存活人年数,该时期的一般生育率为:
这里GFR是一般生育率,为期内出生人数,为时期长度(以年为单位),为期内15~49岁育龄妇女平均数。
虽然发生生育事件发妇女通常是有生育能力的已婚妇女,但一般生育率中的分母指的是15~49岁育龄妇女,不是指已婚妇女,也不是指已婚有生育能力妇女。
一般生育率消除了性别结构和育龄妇女比例因素的影响,比出生率更能反映生育水平,但它还是比较粗略。
处于育龄期内的妇女虽然都有可能生育,但是妇女生育大多集中在20~30岁这一年龄段内,即便育龄妇女人数相同,生育旺盛年龄的妇女人数越多,生育的人数也越多,一般生育率也就越高。这说明,一般生育率受育龄妇女年龄结构的影响。
3 、分年龄生育率
分年龄生育率是按不同年龄计算妇女的生育率,通常以一年为单位,因此分年龄生育率可以定义为在一年中每千名某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所生育的孩子数:
中国某年妇女分年龄生育率
4、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可以表达为:假定一批同期出生的妇女按照这一年的分年龄生育率度过整个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所生的孩子数量,就是总和生育率。
要注意,总和生育率是假定的一批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孩子数,而不是真正的一批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孩子数。
如果绘制成图,可以看出,总和生育率高是分年龄生育率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面积越大说明总和生育率的值越高。面积越小该值也就是越低。
5、终身生育率
终身生育率的计算公式是:
这里为终身生育率,为年龄,为出生时间(年),为年岁妇女生育率。
终身生育率反映也是妇女一生的真实生育水平,而总和生育率则是假定的生育过程。总和生育率不等于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注意。
6、累计生育率
累计生育率是从生育起点年龄开始,依次将各年龄生育率累加,一直累加到所规定的年龄为止。计算公式是:
这里为截止到岁(不包括岁)的累计生育率;为岁年龄生育率。
三、生育率指标之间的关系
出生人数与出生率的关系是:
出生人数=平均人数×粗出生率
出生人数与一般生育率的关系是:
出生人数=
育龄妇女平均人数×一般生育率
以第二个公式来说,出生人数分解为育龄妇女平均人数和一般生育率两项,可以说出生人数的变化受育龄妇女人数和一般生育率变化的影响。
对于具体问题来说,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出生人数的变化,与一般生育率相比,哪一个因素对出生人数变化的影响更大一些。这些问题通过因素分析就可以解决。
以1表示前期序号,2表示后期序号,那么出生人数变动因素分析公式为:
某地出生人数变动因素分析
在出生人数的相对变动中,,,一般生育率对出生人数的影响大大育龄妇女人数的影响。
前后期相比,出生人数增加了367人,其中有90人是由于育龄妇女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有277人是由于一般生育率的提高所引起的。
(粗)出生率和一般生育率的关系
用字母表示就是:
已知某地1987年出生率,一般生育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1990年出生率,一般生育率,育龄妇女比重。利用公式:
说明,出生率在这两年间相对增长19%,是受一般生育率和育龄妇女比重这两个因素影响的,,,说明生育率增加对出生率的影响大于育龄妇女比重增加的影响。
,,。
一般生育率与分年龄生育率的关系
在实际人口变动中,即使各年龄妇女的生育率不变,而且育龄妇女的总人数不变,育龄妇女年龄构成的不同也会影响出生率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