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PDT团队KPI指标库
说明书
目录
1财务
销售收入
毛利率4
累计赢利时间
PDT研发费用预算执行偏差率
2 目标成本完成率4
实验局软件缺陷密度
2累计赢利时间
【指标定义】PDT从PDCP开始到生命周期内实现首次累计盈亏平衡的时间长度。
【指标用途】KPI考核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反映PDT管理的产品的投资回收能力,赢利时间越短则投资回收能力越强。
【统计部门】财务部
【统计方法】累计赢利时间:财务代表根据分产品分月核算表中生命周期累计税前利润’项来判断PDT管理的产品合计数据是否达到其生命周期内第一次累计盈亏平衡,确定盈亏平衡点,同时根据历史数据找到该PDT的产品PDCP开始的时间点,以此计算产品实现赢利的时间长度。
注:考虑到产品达到盈亏平衡点后,仍需继续投入及销售变化等因素,可能又会回到亏损状态,因此上述赢利时间均指首次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
【计算公式】累计盈亏平衡时间:产品首次实现生命周期内累计盈亏平衡的月份一产品开始有财务核算数据的月份。每月主要反映两方面的信息:①截止到本月整个生命周期累计是否赢利;②是否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注:如第30个月仍未达到累计盈亏平衡,第37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则每月的指标信息的反馈形式为:
第31月,反馈“3个月累计亏损,未到首次盈亏平衡点”第32月,反馈“3舍月累计亏损,未到首次盈亏平衡点”…第37月,反馈第37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第38月,反馈“3峦月累计赢利,第37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
【计量单位】月
【指标统计时间】从PDT产品的PDCP开始累计
【统计周期】季度
【指标说明】此衡量指标能够促进尽快将合适数量的产品推向市场,来获得独占高价利润和市场份额。它可以推动开发团队了解与一个产品相关的所有成本,并开始权衡产品延迟对产品利润的影响。
【子指标名称】PDT研发费用预算执行偏差率
【指标定义】PDT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实际核算数据与其预算数据的偏差程度。此指标应和开发合同书中的约定保持一致。
【指标用途】KPI考核指标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反映PDT对产品项目研发费用预算的准确性和实际执行的偏差情况
【统计部门】财务部
【统计方法】研发费用预算值通过PDCP的合同书中研发费用预算数据,研发费用实际值为财务部的核算数据。
【计算公式】月计算公式:(PDT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当月实际研发费用一PDT所管理的产品项目当月预算的研发费用)+PDT所管理的产品项目当月预算的研发费用X100%累计计算公式:(PDT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本年度累计实际研发费用一PDT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本年度累计预算研发费用)+PDT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本年度累计预算研发费用刈00%
【计量单位】%
【指标统计时间】PDCP后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
【指标名称】目标成本完成率
PDCP时确定的目标设计成本的达成情况。
【指标定义】项目在开发后期的实际测算设计成本针对此指标应和开发合同书中的约定保持一致。
【指标用途】KPI考核指标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反映PDT对项目进行设计成本控制的绩效
【统计部门】财务部
【统计方法】目标制造成本由财务代表根据项目的估计的配置匹配上标准成本或采购价+制造费用计算出单位成本;实际制造成本由财务代表根据项目实际的BOM清单配置匹配上标准成本计算出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项目计算公式:[1+(1一项目在ADCP点的制造成本实际值干DCP确定的制造成本目标值)]X100%
【计量单位】%
【指标统计时间】从PDCP确定制造成本目标值,在ADCP点测算制造成本实际值
【统计周期】在ADCP点后统计一次
2客户
【指标名称】实验局软件缺陷密度
【指标定义】产品在实验局运行过程中软件缺陷数占软件规模的比例
【指标用途】KPI考核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以实验局作为样本衡量产品软件运行的稳定程度
【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
【统计方法】在实验局阶段,统计客户外部故障跟踪系统中记录的不重复的缺陷数。
【计算公式】实验局产品软件缺陷密度=本月实验局发生的不重复软件故障数/软件规模刈00%
【计量单位】个/KLOC
【指标统计时间】实验局开局后开始统计
【统计周期】月度、季度、年度
【指标名称】实验局硬件故障率
【指标定义】产品在实验局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数占台数的比例
【指标用途】KPI考核
【测量对象】PDT
【设置目的】以实验局作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