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ppt

格式:ppt   大小:573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ppt

上传人:石角利妹 2022/4/1 文件大小:5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颅脑解剖结构
第二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概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辛斯基征
第八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常见并发症
:是SAH致命的并发症。出血后1个月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二周内再发率占再发病例的54%-80%,再出血的原因多为动脉瘤破裂,多在病情稳定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甚至去大脑强直,复查脑脊液再次呈鲜红色
:是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可继发脑梗死。
:急性脑积水于发病后一周内发生,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中积血量有关。
第九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辅助检查
颅脑CT:是确诊SAH的首选诊断方法,可见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象。
脑脊液(CSF)检查:常见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含量增加,糖和***化物水平多正常。
脑动脉造影(DSA):可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对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第十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鉴别
第十一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治疗
SAH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继续出血、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病因和防止复发。
第十二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绝对卧床休息4--,如过早活动,情绪激动,用力大便,剧烈咳嗽等,均可导致再出血。
一般要保持在平时水平,但不能降得太低,以防脑供血不足。
多主张选用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
一般应用20%甘露醇,静脉推注或快速静滴,必要时用速尿。
治疗
第十三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抗纤溶药: 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蛇毒血凝酶
病人剧烈头痛,用一般止痛药难以控制时,可谨慎地采用腰穿放脑脊液的方法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
发病后24~72h内进行。但昏睡、深昏迷的患者不适于急性期手术,除非颅内血肿的发展危急生命。如属动静脉畸形,可等到一般情况好转后手术。
治疗
第十四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常见护理诊断
、呕吐:与出血刺激脑膜以及脑水肿有关。
: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代谢障碍有关
:与感染或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吸收热等有关。
: 与医疗限制卧床有关。
:与长期卧床,不能正常如厕,进食量减少,肠蠕动缓慢有关
:动脉瘤和动脉畸形引起
:与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引起发热全身不适,咳嗽,呼吸困难等有关。
第十五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头痛的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4~6周,床头抬高15-20°,严格限制探视,各种治疗护理活动应集中进行,为病人提供安全、安静的环境。
(2)使用降压药和镇静止痛药。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第十六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2、昏迷及意识障碍的护理
昏迷期病人头偏向一侧,加用床栏,防止坠床,使用气垫床,按摩双下肢及受压部位。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
护理措施
第十七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3、高热护理
(1)、体温过高者,大动脉处放置冰袋、温水擦浴
(2)、药物治疗,注意补充液体和能量,饮水量***每天至少在2500ml左右,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
(3)、出汗者勤换床单、衣裤,避免受凉,生理盐水漱口
护理措施
第十八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4、饮食护理
护理措施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添加适量润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予缓泻剂、开塞露等药物。
第十九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1、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率高,再出血的临床特点为:首次出血后病情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原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重新出血等,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 避免诱因:告诉患者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如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时遵医嘱予镇静止痛剂及脱水剂等药物,血压过高应遵医嘱降压。、
护理措施
二、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第二十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在使用尼莫地平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药物时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皮肤发红、静脉炎等,应尽量使用深静脉输注,控制输液速度,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有无不良反应,;使用降颅压的药物,应监测肾功能及水电解质的情况。
三、用药护理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健康教育
1. 保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