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精选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是衡量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重要指标之一。有资料表明均每例医院感染病人增加住院时间15~18天,医真菌阳
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
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精选课件
发病机制
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
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其中,前两种属于腔外途径,第三种为腔内途径。
精选课件
监测指标
指标名称: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对象选择:全院ICU或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较多的科室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下降。
设置理由:中心静脉置管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但也给感染打开了通道。置管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无菌操作和管理是预防和降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临床上必须给予密切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不断改进相关措施持续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精选课件
分子: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
分母: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所有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总导管日数。
统计方法
精选课件
使用统计器械及导管感染的其他统计来源
病例附页
精选课件
统计方法
计算公式:
精选课件
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浅表切口
Superficial incisional
深部切口
Deep incisional
器官和腔隙
Organ/Space
精选课件
手术室环境
每天清晨清洁所有物体表面
手术之间清洁和消毒所有物表和物品
每天工作结束彻底清洁手术室
每周彻底清洁手术室,包括更衣室,操作室及壁柜
对高危险手术(有植入物的矫外手术,移植手术)应考虑手术室通气的特殊措施
精选课件
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
十九世纪中叶,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0%-80%
目前感染率:
清洁伤口 %
清洁-污染伤口 %
污染伤口 %
精选课件
不同手术的SSI发生差异较大
各类不同手术切口感染率不同,即使同一种手术,不同部位的皮肤切开,其SSI发生率不同
颈部切口比腹部切口感染率低
%
腹股沟手术SSI发生率25%
当手术涉及或切除有腔器官时,手术后SSI发
生率将增加3~5倍或更高
精选课件
监测指标
指标名称: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手术的患者或部分种类手术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下降。
设置理由:根据不同的手术风险评估类别与指数,来评价不同手术风险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更公正、更客观,对象明确,有利于持续改进。
精选课件
手术感染的统计来源
病例附页
A
B
精选课件
分子: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某种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数。
分母: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某种手术的总例数。
统计方法
精选课件
统计方法
计算公式:
精选课件
1、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度、Ⅲ度烧伤创面。
统计方法
精选课件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