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教学目标 :
1  了解作家巴金基本情况
2   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3 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的忠诚,
人们的冷漠无情。
——————对比
文章开头写了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后面写了作者与包弟的故事,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考
?
思
相同点: 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故事都很悲惨。
不同点: 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
后一个故事写人的遗弃
作用:引出下文,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出自己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交流
第2段,简要交代了包弟的来历,为此可以建立“包弟小档案”
姓名
籍贯
主人
特长
包弟,曾用名斯包弟
日本
瑞典人,作者朋友,作者
作揖
1、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
见到陌生人口吠一阵就跑开了(正面)
特点:可爱、聪明、忠诚、有情义、通人性
在客厅里和客人作揖聊天(正面)
日本通讯社拍摄包弟的镜头(正面)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侧面)
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 (侧面)
2、通过这些事情,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文章第7-10段,作者在形势情况严峻的情况下,送走包弟的心情是如何的?请划出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你能理解巴金的心情吗?
小狗包弟最后的命运
解剖台
作者为什么要送走包弟?为什么包弟成为包袱?
,养宠物狗属于“四旧”之一,而此时红卫兵正上街抄“四旧”,联系下文工商业者被抄家,可以了解到局势的紧张。
B. 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又有个瑞典的旧主人,它的特殊身份可能会使作者受连累。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你如何看待,你认可巴金的做法吗?
我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小组探讨??
包弟的命运
文革乱世
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人们丧失了理智,剥夺了他人的尊严
彭德怀被批斗
刘少奇被批斗
邓拓 ,人民日报总编、杂文家  服毒致死 
老舍, 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傅雷,
罗广斌 ,小说《红岩》作者  跳楼自杀
杨 朔 ,散文作家  服安眠药而死
…… ……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
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
粉碎“四人帮 ”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
思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作者通过一条小狗的悲惨遭遇,反映“文革”时代的残忍。任何生命都免不了会受到侵害。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更能体现“文革“时期的罪恶现实( “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揭露十年文革的罪恶(1966-1976)
写出作者忏悔自责的心路历程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化大为小
以小见大
探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小狗包弟送走后,作者巴金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从他前后的心理历程中,你觉得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
轻松—沉重—自责
真诚——善良——有良知
第11自然段写庭院的景况变化有何用意?
庭院景况的变化,满园的创伤,使作者触景生情,怀念萧珊、怀念包弟,随着十三年时间的流逝,作者更加自责,在自责和忏悔中,更加受心灵的煎熬。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