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醉翁亭记 (2)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69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醉翁亭记 (2)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4/2 文件大小:6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醉翁亭记 (2)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醉翁亭记 (2)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叶诗文革不同景色。
第十一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至于 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
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蔌,杂然 而 前 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乎 其 间者,太守醉也。
用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一事

……的人
老人 小孩
表并列
靠近,这里指在……旁
表修饰
捕鱼
酿造
制成,制作
清澈
肴:做熟的鱼肉
交错的样子
表修饰
在前面

表并列

众人
第十二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第3段,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
第十三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 而宾客从也。树
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
不知太守之 乐 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后来
回去
表顺承
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离开
表转折,但是

表转折,却
助词,取独,不译
以……为乐
乐趣
大家,众人

快乐
第十四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第4段,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第十五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研讨课文
第一段
1、醉翁亭在哪里?名字的由来?醉翁的乐趣?
2、说说“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并造个句子。《鸿门宴》的故事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是什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本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由全景到局部
第十六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第二段
1、作者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有何特色?
写朝暮之景:(日出、云归)晦明变化,以动写静。
写四时之景:抓住四季最典型的景物及特点(春-野花,夏-树木,秋-风霜,冬-水石)
2、“朝而往”以下几句写了什么内容?
写出了流连山中四时美景的无穷乐趣。
第十七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第三段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所写的几个场景。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吗?
滁人游说明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这“山水之乐”,体现了文章“与民同乐”的主旨。
3、太守乐,乐在何处?
乐在把滁州治理好,老百姓过上幸福快乐的和平生活,自己的政绩卓著(即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
第十八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4、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5、太守这种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你有何启发?
滁人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他们生活安定富足,这是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直接关系的,太守是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也是他的政治理想。
第十九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第四段
1、本段中的乐有哪三种情境?
一、禽鸟之乐;二、游人之乐;三、太守之乐。
2、写这些有何作用?
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
3、上联:娱情山水排谴郁闷
下联:
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第二十页,讲稿共二十三页哦
合作探究:
1、找出含有“乐”字的句子,想想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2、本文以“乐”为线索,它与“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