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12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未来国际竞争的主体是什么?答案既不是企业,亦不是国家。当今世界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变化和特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政治越来越多元化、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社会越来越信息化。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国际间越来越流行的说法是“得城市者得天下”。的确如此。由于现代经济活动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中进行,因此,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未来的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一国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实际上是大城市、是城市群,因为只有它们才具备参与世界分工、合作和交流所需的基础设施,也只有它们才能形成足够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然而单个城市的能量毕竟有限,即使是大城市。可以这样说,城市群已当仁不让地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新主体。“城市群”的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 1957 年提出的,意指“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戈氏总结其特征包括:以 2500 万的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 250 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的庞大空间;以国际化大城市为核心,沿海轴线发展形成的枢纽;职能分工合理的多中心城市络;发达的交通、通讯络及其基础设施。当今世界五大城市群(大纽约城市群、美加大湖城市群、大东京城市群、英国城市群、西北欧城市群)代表了其本国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力量。大纽约城市群仅占美国版图 1/91 8 的面积,却聚集了全美 1/11 的人口,占去了美国公司 500 家强的 1/3 。目前,中国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初现雏形,不过,相较于前五大都市群,差距尚远。就拿都市群经济总量占其本国的百分比来说,我国三大城市群仅为 38% ,而美国三大城市群高达 67% ,日本仅大东京区大阪区就占 70% 。在国内,得改革风气之先的珠三角各城市恰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快速崛起在珠江两岸,但由于长时间以来各自为营,明争暗斗,内耗严重,正被已形成合纵连横之势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日渐抛离。在国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之时,在加入 WTO 后国门日渐洞开之际,处于内忧外患中的珠三角城市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珠三角城市群能撤掉藩篱,用同一种声音讲话吗?能抱成团,握成拳,重现昨日辉煌吗?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去探寻现实的答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看看珠三角城市群的前世、今生及未来。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历史演进历史恰如梁启超所言: “对于中国的中原来讲,地处偏僻的广东是一个边缘,是一个鸡肋,但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来看,广东是中国和世界的结合部”。因此,要了解位处广东的珠三角城市群的历史发展, 就不得不先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说起。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其地理范围大致包括现在的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的部分县区(原市辖区、惠阳、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的部分县区(市辖区、高要市、四会市),陆地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人口按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为 4077 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 % 和 % ,分别占全国总数的 % 和 %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实际上珠三角是我国内陆风云与西风欧雨交汇所形成的第一个锋面。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片神奇的土地伴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几经沉浮,几番起落,既有过耀眼的辉煌,也有过迷茫的失落。总结个中规律就是:一闭关锁国,发展就缓慢;一改革开放,发展就迅猛。自明代实行海禁以来,中国实为闭关锁国,地处东南一隅的珠江三角洲基本上谈不上发展,到了近代,更是饱经屈辱、涤尽沧桑,香港、澳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因此,除了历史上一直被作为对外通道的广州在建国前有幸成为百万人口的城市外,身处旧中国的珠三角其它地方甚至不能称之为城市,更甭奢谈城市群的发展了。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缓慢发展时期( 1949 年—— 1978 年) 这一阶段,由于新中国成立伊始即遭帝国主义封锁,因而国家强调珠三角的国防前线地位,深圳、珠海被列为边防禁区,经济上实行闭关政策,国家投资又少,经济发展不快,广东工农业总产值连续 14 年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导致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比较缓慢,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自然不高。当时国家的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沈阳、长春、上海、武汉、重庆等地方。 1978 年,广东的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 % ,(即使后来选择粤闽而非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除了这两省地处偏僻外,经济对全国的影响不大不能不说是当中更为重要的原因)而其中,珠三角经济在广东又居于绝对地位。这期间,城镇人口主要靠自然增长。 1978 年与 1949 年相比,城市数量只增加佛山、江门、肇庆、惠州等 4 个, 10-20 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