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ppt

格式:ppt   大小:5,270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ppt

上传人:相惜 2022/4/2 文件大小:5.1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美术简史
编辑课件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人民在美术领域里发挥了聪明才智,产生了众心, 在我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罗中立《父亲》
编辑课件
《父亲》作者简介:罗中立,1948年出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下学画, 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 1981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1983年赴欧洲考察学****1998年开始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偌大的中国,一张饱含隐喻的农民肖像曾经在广大民众中产生强烈的轰动:在当代美术史上,除了文革时期有几件表现领袖丰功伟绩的作品外,直至今日尚未再有任何绘画作品能比《父亲》赢得更多的受众和共鸣:就这点而言,人们对作者罗中立及《父亲》这件作品的厚爱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课件
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

美的首要特征,是具有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的魅力;
从这一特征出发,美的形象总是耐看的,总是令人过目不忘的,总是令人心花怒放的。美是和谐的,美从对立的统一中求得和谐。因此,我们在观赏美术作品时,应该尽情地去享受它为我们创造的优美情趣和意境。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一)
编辑课件
黄铁山水彩画
编辑课件
陈逸飞作品《长笛手》
编辑课件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一)
画家成功地运用了水印木刻的技巧,塑形颇具刀味,而套色却浓淡有致。背景留白,宛似国画,人物、道具、款印不等边三角形的布局,都体现出他的中国画学养和他探索民族风神的用心。
吴凡 《蒲公英》
编辑课件
《蒲公英》是版画家吴凡的著名水印套色木刻作品。吴凡的版画创作多取材于平凡的生活,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的真谛,传达出普通人的情愫,给观众以亲切感。此图作于1958年, 1959年在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版画比赛中和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中获金质奖章。
编辑课件
三、
被称为“新中国美术史册第一篇章”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董希文(布面油画,230×,)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博大的中国气派,创造了中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油画新风貌,堪称“当代美术史具有代表性的杰作”。
编辑课件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91岁时,应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之求并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命题所作的一张水墨画。
编辑课件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编辑课件
林风眠(1900-1991) 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农民家庭。以擅长国画传统笔墨而闻名。他广泛吸取民间艺术的滋养,同时运用了西洋画的光感、质感、色彩、结构等各方面的表现,使中西艺术之间得以取长补短,合而为一,创造出植根於传统,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民族特徵,色彩丰富协调又墨韵生动的艺术风格。
林风眠 《夜枭》
编辑课件
林风眠的水墨山水,运用了西洋画的光感、质感、色彩、结构等各方面的表现,使中西艺术取长补短,合而为一,创造出植根於传统,又有时代气息,色彩丰富协调又墨韵生动的艺术风格。此作多用浓墨,色彩浓丽,突显出视觉上的新鲜感和质感,摆脱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公式。
编辑课件
林风眠《秋艳》
林风眠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主义色彩,从中透出特有的一种孤寂、空漠的情调,一种平和而含蓄的美。
编辑课件
张大千(1899~1983) 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四川内江人 。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张大千的杰出成就是泼彩山水,那是他在65岁以后的事业。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徐悲鸿称张大千是“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早年即画荷花,画法多以明代画家徐渭画法为多,中年时是半工半写者多,到了晚年最擅长的泼彩半抽象手法来画荷花。
张大千 《泼彩荷花》
编辑课件
李可染的山水艺术:
1、意境美  
2、结构美
3、笔墨美
4、意念和逆光美
5、墨韵美
李可染 《清漓图》
编辑课件
编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