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妇幼保健-妇幼营养.ppt

格式:ppt   大小:1,980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妇幼保健-妇幼营养.ppt

上传人:孔乙己 2022/4/2 文件大小:1.9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妇幼保健-妇幼营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妇幼保健-妇幼营养
*
孕晚期(7-9个月)
母体及胎儿体重增长最快,各种营养素储存达高峰,但此时绝大多数孕妇活动量下降。
总热能供应与妊娠中期相当(不宜过高)
总体在孕中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食物摄入量(尤其含蛋白质、钙、铁丰婴之间的皮肤接触;
早吸吮、早接触→及早建立母婴感情→母亲在愉快的心情下喂养婴儿→早开奶。
吸吮→催乳素、催产素↑
→诱发泌乳反射、排乳反射
→促使乳汁分泌及流出
*
母乳喂养、技巧及注意事项:
保证正确哺喂和衔接姿势;
坐位、侧卧位哺乳;
良好含接,有效吸吮;
乳头触及婴儿口唇
→诱发觅食反射
→使其张大口含住大部分乳晕
尽量排空乳房;
拍背防溢乳
Fat脂肪
Protein
蛋白质
Lactose
乳糖
Foremilk
前奶
Hindmilk后奶
Mature milk成熟乳
*
勤吸吮,保证乳晕下神经末梢得到充分刺激;
新生儿按需哺乳
母乳下来前,不用糖水或其他奶作替代品
影响母乳分泌量
过敏隐患
3-4月前不能使用奶嘴,避免乳头混淆
及时判断乳汁不足并寻找原因加以纠正;
不可武断认定母乳不足
疾病及特殊状态哺乳处理;
*
2、人工喂养
母乳代乳品:
婴儿配方乳(首选)
不如母乳
调配合适可满足基本需要
治疗性奶制品:
大豆奶粉(乳糖不耐受、腹泻)
水解蛋白奶粉(牛乳蛋白过敏、消化能力低下者)
酸牛乳(消化功能弱、腹泻)
*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首选合格婴儿配方奶粉;
奶瓶、奶嘴和有关食具清洁消毒;
依体重增长情况及时调整摄入量,定时定量喂哺;
注意两餐间喂水,避免强迫进食;
按照人乳比例模式调整兽乳及代乳品营养素比例:
牛乳:
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含量高,乳糖低;
酪蛋白为主,不易消化
加热、加糖、稀释。
*
3、混合喂养
原因:
母亲不能及时或全程哺乳
工作原因
健康原因:心肌炎、急性肾炎
母乳不足
方法:
补授法:每次母乳喂哺后加适量配方奶
代授法:每日1~2次喂配方奶
*
4、添加其他食品
P318:关于断奶描述错误
正确原则:
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国际母乳协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
辅食添加时间:满6月龄后
(2周龄起补充VitD和K除外)
*
婴儿换乳期生理基础
咀嚼力较弱:
乳牙:4-6m开始萌出,
咀嚼能力:6岁达***40%
挤压反射
有助于吸吮和固定乳头
防止误食异物。
固体食物吞咽功能:5-6月龄起渐成熟;
胰淀粉酶, 4-6月龄后逐渐完善
*
添加辅食目的
婴幼儿的辅食添加和母乳喂养同等重要
适应新的食物品种和进食方式;
补充乳类所含营养素的不足。
*
辅食添加原则:循序渐进
由一种到多种;量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软到硬;颗粒由小到大;
健康状态下添加(天热、患病暂缓) ;
注意消化能力观察
不适应则暂停添加
症状消失后再重新从小剂量添加
*
婴儿辅助食品种类
米粉糊、粥、烂饭、饼干、馒头、面条、面包;
菜汤、果汁→菜泥、果泥→菜末、水果;
蛋黄→全蛋;
豆制品;
奶酪;
鱼泥、肉糜或肉末、骨泥、肝泥、肝末及动物血
*
辅食添加注意事项及技巧:
恐新/厌新现象:
婴儿对于不熟悉的食物,根据味觉、嗅觉等辨别并本能地拒绝
家长应给予充分的理解,耐心地少量多次哺喂,直至孩子适应这一新提供的食品为止
7~9m起提供新食物时:注意奶量的调整
7~9m起提供需咀嚼的食物
吞咽、咀嚼、消化、吸收等胃肠生理功能均需通过进食过程来培养和提高
避免强迫进食
*
鼓励“自主进食”
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练****促进智力发育
帮助儿童建立自信
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和气氛
不在吃饭时训斥、打骂儿童
进餐环境避免嘈杂
父母注意自己语行,树立良好的榜样
避免边吃边玩
定时、定点、定量进餐
*
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1、纯母乳喂养;
2、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
3、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
4、给新生儿和1-6月龄婴儿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
5、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
6、定期监测婴儿生长发育状况。
*
6-12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1、奶类优先,继续母乳喂养;
2、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3、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
4、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
5、定期监测婴儿生长发育状况;
6、注意饮食卫生。
*
1-3岁幼儿喂养指南
1、继续母乳喂养或给予其他乳制品,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
2、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
4、在良好的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惯的培养;
5、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合理安排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