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古典诗词中的衬托.doc

格式:doc   大小:2,163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词中的衬托.doc

上传人:布罗奇迹 2022/4/2 文件大小:2.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词中的衬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诗词中的衬托
古典诗词中的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学案
 
学****目标:
1、了解有关考点知识
2、学****答题方法
3、通过训练学会鉴赏此类诗歌。
知识介绍
一、冷暖相衬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悲从中来,为琵琶女,也为自己掬一捧失意之泪。明写众人眼泪,暗写不幸遭遇,进一步深化“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
      九、虚实相衬
      实,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虚,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所思所想。
      李煜《虞美人》中,实景虚景交相辉映。一面写眼前之景,“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一面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朱颜”,对照之下,让人顿生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集中到一个“愁”字上,真实而又深沉!
      柳永《雨霖铃》中,上片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全是虚写。读完下片再看上片,便会理解实景实事的深刻内涵了,“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意在表现词人在分别时对心爱的人的深厚的感情,难舍难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赤壁的险要形势是实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词人亲眼所见;火烧曹营是虚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词人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
      姜夔《扬州慢》中,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是虚景。“尽荠麦青青”写的是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景,两幅虚实相济、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予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下片则虚写杜牧的“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实写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返照出今日扬州是何等的凄清、荒凉。综观全词,有虚有实,有景有情,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十、以景衬境
      李白《蜀道难》写蜀道的难行,第一段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西游何时还?”句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切的境界。“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山空。”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这里诗人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难。 
      十一、以景衬情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端正好】)
      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创设了萧瑟悲凉的意境:蓝天白云,黄花堆积,西风渐紧,北雁南飞,霜林染醉。但一个“泪”字,使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反衬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四色山围中,一鞭残照里。(王实甫《长亭送别》【收尾】)
      张生远去,莺莺含情凝望,夕阳里偶尔又见征马,随即又隐没,只留下一片寂静,烘托出莺莺怅然若失的心境。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例一、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例二、
《谢亭送别》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