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衰治疗幻灯
汇报人:
适用于商务汇报/述职报告/演讲课件通用模板
日期:
六、辅助检查(2)
急性肺水肿时在肺门处呈蝶形云雾状阴影。右心衰时可见扩张的上腔静脉和奇静脉使右上纵隔增宽。
2、静脉压↑:
为了更合理的治疗心衰,可按心衰的两组表现,即PCWP升高造成肺淤血;心脏排血指数下降导致周围灌注不足,将心衰分为四种亚型 。
Ⅰ型:无肺淤血(PCWP < 18mmHg),无周围灌注不足(CI > );
Ⅱ型:有肺淤血(PCWP>18mmHg), 无周围灌注不足(CI > 2. 2L/min/m2);
Ⅲ型:无肺淤血(PCWP < 18mmHg),有周围灌注不足(CI< 2. 2L/min/m2);
Ⅳ型:有肺淤血(PCWP>18mmHg) ,有周围灌注不足 (CI< 2. 2L/min/m2)。
各亚型预后不同,严重程度依次为Ⅰ~ Ⅳ型,各型治疗和药物反应也不同,可依此为治疗指导。
17
血流动力学分型做为治疗基础
CI
<
L/min/m2
PCWP>18mmHg
Ⅰ型(-,-)
Ⅱ型(-,+)
Ⅲ型( + ,-)
Ⅳ型( + , + )
镇静剂
利尿剂
血管扩张剂
补充血容量,正性收
缩能药物,心脏起搏
正性收缩能药物,
利尿剂,血管扩
张剂,辅助循环
18
3、洋地黄
(1)洋地黄的药理作用
A、洋地黄对充血性心衰的有利作用 系由于直接增强受抑心肌收缩力,从而提高减低的心排出量,降低因心功能不良而增高的LVEDP。
作用机制:可能作用于细胞膜上的ATP酶,钾与洋地黄竞争性与ATP酶结合,导致阳离子缺乏,于是Ca在细胞内被释出,促进心肌收缩。或洋地黄与受体部位结合,使钠内流,而Ca内流与钠内流相连。洋地黄除增加心室收缩外,也直接加强心房收缩力。目前以致认为洋地黄能增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对非衰竭心脏也能直接加强收缩力,但不使心排出量↑。
19
B、血管收缩作用
洋地黄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力,而不提高心排出量系由于心外的血管作用所至,即洋地黄对周围动、静脉平滑肌有中等度直接血管收缩作用。以后引起心室射血阻抗增加,对抗了洋地黄的强心作用。而对衰竭心脏则不然,心衰对交感神经活力↑,使体循环及V张力代偿性↑,洋地黄增加了心排血量,使扩大的心脏缩小,反射性的消除了周围血管床增高的交感神经活力,使体循环A、V扩张,抵消了只直接的血管收缩作用,且前者作用>后者,使心排出量增加。
20
C、使心脏对迷走神经的作用敏感性加强,减慢房室传导,从而减慢心率及快速室上性异位心律的心室率,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V回心血量↑,提高心排出量。
D、对心肌耗O2量的影响
洋地黄正性收缩能相应增加心肌耗O2,但对衰竭心脏其强心作用,心搏量增加,心脏缩小,VEDV ↓,心室壁张力↓使心肌耗O2 ↓,且后者>前者,使总的耗O2 ↓,故IHD并心衰时洋地黄亦可减少心肌缺血和梗塞面积。
21
E、强心甙对主要由于机械性障碍所导致的心力衰竭价值有限,(如心包缩窄、正常窦律的单纯二间瓣狭窄、单纯主动脉瓣狭窄)。
在无心力衰竭的心脏病人,心室扩张、肥厚及肾上腺素能↑等心脏储备机理,使心排出量得以维持在正常水平,洋地黄不能使心排出量提高至正常以上。但洋地黄的正性收缩能效应使心室功能曲线向上偏移,使之能在较低的充盈压下,保持正常心排出量。即可使较少动用代偿机理使心室扩张↓,劳力性呼吸困难改善(无明显肺充血时亦然)。
22
(2)药物动力学:
A、口服地高辛80%被吸收,与血浆蛋白结合差,吸收后迅速与心肌及其他组织结合,心肌与血浆地高辛含量之比约30:1,血浆半衰期36°,水溶性地高辛通过肾脏原形排泄,故肾功能不良等易发生中毒(地高辛廓清率在血尿素氮上升前即下降)。地高辛用量应根据去脂肪体重计算。
洋地黄毒甙为脂溶性,口服后近10%吸收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半衰期4-6天,经肝代谢,由胆汁排出。吸收后有部分转为地高辛,肝功不良时易中毒,用量与总体中有关。
23
B、每天给予维持量(不经负荷量),药物在体内缓慢积贮,每日约排出体内储量的37%,约经4-5个半衰期(地高辛约为6天,洋地黄毒甙约为20天左右),血浆浓度即达稳定状态。即不管是否给与负荷量,药物恒定浓度的高低只决定于每日的维持量。地高辛口服减缓心室率的作用约为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2/3。
C、计量—收缩反应
近年证明治疗剂量与收缩效应间呈线性关系,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