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格式:ppt   大小:1,627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4/3 文件大小:1.5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第1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第11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第12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第13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四、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第14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藤野先生——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第15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的。
第16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父亲——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可见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第17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五、整理归类《朝花夕拾》
①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第18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②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五猖会》中“背书”一段
  (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③青年时代探求人生道路
  《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
第19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④怀念亲人师友
  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同情的人(范爱农)
第20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⑤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第21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六、 艺术手法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第22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3、 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第23页,共4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