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铜仁地区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铜仁地区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gumumeiying 2017/1/17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铜仁地区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铜仁地区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发展规划(铜仁地区农业局) 第一章种植业发展的现状及条件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确立了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方针, 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实行并逐步加大了对种粮农民的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特别是重点加大了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投入, 同时继续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 为我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重庆-铜仁-湘西”经济圈的历史机遇, 为我区进一步扩大开放, 更好地利用区内、区外国内和国外三个市场、三种资源, 谋求种植业的做强做大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生态畜牧业和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业的不断突破,“十年解决工程性缺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推进, 将为我区种植业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 我区耕地总量不足且质量差, 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经济总量小, 财政和农民收入水平低, 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缺乏知名品牌, 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率不高, 市场化水平低; 农业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 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加强。虽然发展的道路上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但总体上看, 2 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环境较为有利。第一节 2008 年种植业发展情况 2008 年,是我区种植业经受自然灾害严峻考验的时期。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 全区农业局系统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党在农村的系列方针政策, 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目标, 排难而进,大力实施“强农稳区”发展战略,通过以各种粮食增产工程和科技推广项目为载体,积极兴办各种示范样板, 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促进了种植业科技含量的提高; 以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推进了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以农村沼气建设和富余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为突破口,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不仅使种植业因灾受损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而且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主要体现在: 一是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据统计年报: 2008 年, 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 154. 8 万吨,比上年增长 %,创历史最高记录。全区农业总产值达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左右。其中种植业产值达 亿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457 元,比上年增长 %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 605 个, 其中省级和地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了 8家和63家,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1个, 从业人员 万人, 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和从事新产品开发的企业 11 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认证 30个, 通过认定 1个。三是生态茶产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