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三槐堂族谱序.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槐堂族谱序.doc

上传人:amikiri 2022/4/4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槐堂族谱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槐堂族谱 序
<三槐堂族谱> 序
2009-12-10 13:30:19|
<三槐堂族谱> 序
盖闻:“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为人子者,慎终追远为大,知其水源木本,尽其子孙之道,莫不以族谱为考证矣。
天下百姓,王姓居,以致谱牒失序,派辈紊乱。阅读先辈王氏谱序,祖脉迁徙所述甚详;族规律纪,五戒六劝,诲人非浅。自清光绪十九年修谱,豫订派序:
王紫尔君,圣珍佑宗,本庭爵王,之民王一,者成文学,光宗正大。
后订派名:
国鸿开基远,邦家世泽长,
继绍怀祖德,启发永克昌。
又民国二十年续谱,记录銮公下传至二十五世“国”字派辈,迄今七十八年,沧桑巨变,人事全非,已知下传至二十九世“远”字派辈矣~
今族谱编撰大功告成,编委议定,再续订派名如左:
晋贤崇宇清,楚士尚景明。
立志思建树,忠孝万代兴。
特撰此序,与吾族人共勉:尊崇先祖训导,知本源****礼义,明尊卑,守法纪,讲文明,做好人。夫如是,岂非国家幸哉~家族幸哉~于己亦幸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
公元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二十三世孙 王正朴
二十六世孙 王鸿柳 合撰
三槐堂王化王氏家谱序
2009-12-10 14:02:10|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三槐堂王化王氏家谱序
(作者:杨巨源 2008-09-10 )
树高千丈,必有其本;水流万里,必有其源。人类亦如是,有祖始有宗,有宗始有族,有族始有家,祖、宗、族、家,如树之根干枝叶,水之一源百流,脉派相衍,方成一体。故人生千变万化,家族南迁北移,唯谱系不可乱。谱系清方能昭穆有别,家乘存始可祖德有继。传承之要义,于此明矣~
天下大姓,王列前茅。王氏爱姓于周灵王太孖晋,秦汉以降,望族迭现,名贤辈出。秦末战乱,王元避居琅邪,是为琅邪王氏之始;弟王威留居太原,是为太原王氏之始。王氏一姓二派,由此形成;其余后起支派,皆由此衍生。后起王氏支系中,尤以三槐王氏胤嗣众多,影响深广。唐代之末,王言任黎阳令,为躲避战乱,遂携眷自渭南迁莘,此乃三槐王发祥莘县之始。时至后唐,王言之子王彻中进士第一,官至左拾遗。逮后汉之初,王彻之子王祜进士及第,宋初累官至兵部侍郎,以直忤上,未进宰辅,乃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后世必有为三公者~二十年后,次子王旦果登相位,辅仁真宗十有八年,名满朝野。此后,王氏族中贤辈出,苏轼为之撰《三槐堂铭》,三槐王之名由此不胫而走,遂成望族。王言始定居之莘县王家堡因此改名“群贤堡”,祖茔在焉。
至金元内侵,宋室南渡,兵燹频仍,中原涂炭,三槐族中之在外为官者纷纷携眷南迁,群贤堡村亦先后有十八人举家南下江淮吴越,仅余的一支觉势孤力单,遂徙至城西董王庄,群贤堡村从此荒废,前后历时百五十年。明初,王
宾率族人移至董王庄村南起建新居,定村名“王化”,涵义为“帝王造化”。王宾之子王贡服,进士及第,曾任明太祖给事中。嘉靖年间,王贡服六世孙王世祯回群贤堡重建家园,守护祖茔。王化与群贤堡一脉二村,密不可分。群贤堡复村前后,尚有许多宗支由于不同原因从王化迁出,分别定居于莘县的赵王庄、南阳、沙窝、吴堤口、同智营、东昌府的李堂、侯营、潘屯、楚庄、西王、王连、单县的五楼等地,加上高庙支系所及的一些村庄,三槐之裔在鲁西一带堪称枝繁叶茂了。
王化王氏,本有旧谱,惜于“文革”中被毁。时值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