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多项措施消除静电.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项措施消除静电.docx

上传人:niupai11 2022/4/4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项措施消除静电.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引发爆炸和火灾是静电的最大危害。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易放电,会出现静电火花。在易燃易爆场所,: .
引发爆炸和火灾是静电的最大危害。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易放电,会出现静电火花。在易燃易爆场所,可能因为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电击
静电造成的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近接地体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静电的能量较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击不会直接致人死亡。但是静电电击可引起坠落、摔倒等伤害,还可引起作业人员心理紧张,影响正常工作。
影响生产
在某些生产工程中,不消除静电将会影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此外,静电还可引起电子元件误动作,引发二次事故。
消除静电措施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个: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产生。第一个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第二个途径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泄漏导走法
泄漏导走法即静电接地法,是消除静电最基本的措施。企业可利用工艺手段,对空气增湿、添加抗静电剂,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把设备上各部分经过接地极与大地连接。
固定设备一些固定设备,如塔、容器、机泵、换热器、离心机的外壳,应经过静电接地处理。,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30米。
有振动性的固定设备,其振动部件应采用铜芯软绞线接地,不可使用单股线。
有软连接的几个设备之间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
皮带传动的机组及其皮带的防静电接地刷、防护罩均应接地。固定设备与接地线或连接线宜采用螺栓连接。与地绝缘的金属部件,如法兰、胶管接头等,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引出接地。
管道系统
管道在进出装置区(含生产车间厂房)处、分岔处应进行接地。长距离无分支管道应每隔100米接地一次。平行管道净距小于100毫米时,应每隔20米加跨接线;当管道交叉且净距离小于100毫米时,应加跨接线。
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时,一般可不必另装静电连接线,但应保证至少有两个螺栓或卡子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金属配管中间的非导体管段,除需做特殊防静电处理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连,或用铜芯软绞线跨接后接地。
非导体管段上的所有金属件均应接地。
人体静电接地
在人体接地的作业场所,应安装金属接地棒。作业人员可随时用手接触金属接地棒,以消除身体所带静电。
在坐着作业的场所,作业人员可佩戴接地腕带。在防静电场所入口处,应有金属接地物。
在有静电危害的场所,作业人员应注意着装,应穿防静电服、导电鞋,戴防静电手套,不得穿化纤材质的衣服。
静电中和法
静电中和法主要是将分子进行电离,产生消除静电所必要的离子,其中与带电物体极性相反的离子向带电物体移动,并和带电物体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利用此原理制成的静电消除器主要类型有自感应式、外接电源式、放射线式、离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