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5,739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2/4/4 文件大小:5.6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
与上一本书都属于“译文纪实”系列。这套书无论选题、内容还是翻译都很好,我准备买齐。这本以自传形式写作者在少林寺学武的经历,展现了1990年代中国的风貌,没有什么评论,只有客观描述。作为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其他经济问题。尽管后人对这种体系提出质疑。尤其认为这种体系人为的把经济学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割断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至今没有人能从根本上推翻这个体系。
萨缪尔森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回答了一些经济学简介认为写教科书不入流的看法。一个人问一个耕地的农民为什么要耕地,农民说是为了赚钱。问另一个耕地的农民为什么要耕地,农民说是为了寻找创造性的乐趣。
2、 百万美元一本书——《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的英文版我已经读过,曼昆教授对整个体系的把握能力,以及幽默的语言令人佩服。他用浅显的语言来描述经济学原理,就是没有一点经济学知识的
人也能看的懂他的书。特别是书中的大量例子来自于现实生活,加深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以及教会了我们怎样在平时的生活中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各种现象。他在开篇中归纳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贯穿于整本书的始终,使我们掌握了原理的一般方法。
看了梁小民教授的介绍后知道了书内容之外的一些内容,还根据我和梁教授对书本理解的差距来吸取教训,以后阅读文章时能有所改进。
美国德赖堡出版社决定出一本不同凡响的教科书,于是以140万美元的高价招标。哈佛大学年轻的经济学教授曼昆中标了。这么高的稿酬真令人不敢相信。《经济学原理》作为教科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创新,被称为是能替代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新一代教科书,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应该说,与其他篇幅巨大的教科书相比,《经济学原理》内容并没有那么复杂,或者说称不上是百科全书式的。但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重点突出,把中心问题讲深讲透;二是不断修改,增添新的初学者必须了解的内容。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结构不同于其他的教科书。在介绍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后,本书与其他教科书先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开始分析短期问题不同,先讲长期宏观经济问题,再进入短期分析。把长期安排在短期之前有两个好处:一是短期经济波动是围绕长期增长路径的背离,先了解长期问题再了解短期问题就容易多了;二是经济学家对长期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分歧主要在短期分析上,先讲一致,再讲分歧,有利于对分歧的理解与把握。
曼昆教授的这本《经济学原理》最大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3、 精品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
书中的每一个概念、原理都有相应的事件,读起来现实感强、不空洞,理解起来当然容易了。作者的文字表述也甚好,语言简洁、通俗,如行云流水。图形使用彩印,各种变动容易掌握。
4、 读一本经济思想史——《经济理论与方法史》
每一个学****经济学的人,甚至每一个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本经济思想史的教科书。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都是一个冷门,写出的书也不畅销,难以吸引有才华而又耐得住寂寞的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最有名的经济思想史就是苏联学者卢森贝的《政治经济学史》了。但这套书写成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不是客观地介绍历史,而是按当时的意识形态的要求歪曲历史。它以批判为主线,体系陈旧、内容片面,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许多经济学家言必称经典的三大巨卷)。但这本书偏重于经济分析方法的演变,而且在熊彼特去世后由他夫人整理的生前讲稿,缺乏系统性,读起来不易。
这本书的书名是《经济理论和方法史》,表明作者不仅关注理论,而且还关注分析方法。经济学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论的演变与思想的演变是不可分割的。许多思想史的著作偏重于经济思想,而忽略了方法论。这本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并重。作者不仅对每一个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有翔实细致的考察,而且还着重经济学家观察经济现象的角度和进行经济研究的方法,揭示不同流派思想和理论分歧背后的方法论基础。这对读者学****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经济思维,提高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无疑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5、 经济学家争论什么——《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
就专业经济学家而言,他们在微观经济学方面的一致性要远远大于宏观经济学,在实证经济学方面的一致性要远远大于规范经济学。即使在大家公认争论最为激烈的宏观经济学领域,对长期问题的看法也基本一致,分歧就是在短期问题上。弗里德曼就指出,经济学家对实现稳定这一目标并没有分歧,争论在于对各种问题的解释,以及相应的政策主张上。当然这并不否认经济学之间存在分歧,而且这也是本书的重点。
作者认为,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更多地集中于理论问题、经验证据和政策工具的选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