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21、化石吟
教学目的:
1、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化石的理解比较少,教学时要
⑥奇异而虚幻。( )
6
3、在以下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_______的神话 _____________的真理 _____________的骸骨 _____________的密码 _____________的魔法师 _____________的雕刻家
明确:1、幻 裹 葱茏 卓越 hái qián ké dàng mǎ
2、幽雅 悄然 叹服 海枯石烂 葱茏 奇幻
3、奇幻 平凡 冰冷 珍贵 高明 卓越
四、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讨论后作答:
考虑:(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翻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详细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学生答复,老师点拨:
(1)诗歌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重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6
(2)“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详细抒写遐思的内容.
(3)化石:“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4)“你”指代清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5)学生积极想像,可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补充。3、4、5、6节是化石的“话”。
(6)诗歌共七节,可分三层。其中1、2节是第1层,通过问句引发读者想像。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详细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回应1、2节,使全诗构造完好,有问有答.
五、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讨论问题:
1、诗歌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主要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认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开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理解生物的进化.
7
3、诗歌的主体部分是哪几节?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诗歌的主体部分是3—6节。.
4、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演变过程中,化石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化石起到了保存物种生命信息的作用.
5、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两节前后照应,第二节设问,最后一节作答,使得全诗构造完好。“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重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翻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6、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六、作业:抄写课后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8
22看云识天气
知识目的:
理解云和天气的亲密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构造形式。
积累有关谚语。
才能目的: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才能,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