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PCR技术分离目的基因.ppt

格式:ppt   大小:741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PCR技术分离目的基因.ppt

上传人:放射辐射 2022/4/5 文件大小:7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PCR技术分离目的基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PCR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工作总结
商务报告
商务展示
工作计划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3 PCR反应体系的组成
1)DNA模板
2)引物
引物是指
PCR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工作总结
商务报告
商务展示
工作计划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3 PCR反应体系的组成
1)DNA模板
2)引物
引物是指与待扩增的靶DNA两端序列互补的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15-30bp)。
3)dNTPs
4)耐热性DNA聚合酶
5)反应缓冲液
PCR引物的设计原则:
  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或有连续8个互补碱基同源。     寡核苷酸引物长度为15~30bp。
+C含量   G+C含量一般为40%~60%。其Tm值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状结构牙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若用人工判断,引物自身连续互补碱基不能大于3bp。
  两引物之间不应不互补性,尤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引物二聚体的形成。一对引物间不应多于4个连续碱基的同源性或互补性。
逆转录PCR (RT-PCR)
将mRNA逆转录与PCR技术相偶联的一种基因分离技术。
二 PCR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RT-PCR
逆转录酶
DNA聚合酶
mRNA
cDNA
杂化双链
PCR扩增
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cDNA末端的快速扩增技术,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条链后用PCR技术扩增出某个特异位点到3’或5’端之间未知序列的方法。
3’-RACE
5’-RACE
思考题:
 
1 什么是PCR?PCR包括哪三个基本步骤,各步骤的反应温度有什么特点?
2 PCR反应体系有哪些重要组成成分?什么是引物?引物有哪两种类型?
3 什么是RACE?它包括了哪两种PCR反应?
目的基因的分离技术:
基因文库技术
PCR技术
插入突变法分离目的基因
图位克隆法分离目的基因(chromosome walking)
酵母双杂交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基因芯片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
.
.
.
.
第三节 基因的化学合成
在基因的化学合成中,首先要合成出有一定长度的、具有特定序列结构的寡核苷酸片段,然后再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使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共价地连接起来。目前已发展出来的有关寡核苷酸片段的化学合成方法有磷酸二酯法、磷酸三酯法、亚磷酸三酯法,以及在后二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固相合成法和自动化法。
磷酸二酯法(最早创立的DNA化学合成方法)
基本原理:将两个在5’或3’—末端各带有适当保护基团的脱氧单核苷酸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两端都被保护的二核苷酸分子。然后此分子脱保护(除去一端的保护基团),再进行新的缩合反应。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利用DNA聚合酶和双脱氧链终止物测定DNA核苷酸顺序的方法,是由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化学家F. Sanger等人于1977年发明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DNA聚合酶所具有的两种酶催反应的特性:
第一,DNA聚合酶能够利用单链的DNA作模板,合成出准确的DNA互补链;
第二,DNA聚合酶能够利用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作底物,使之参入到寡核苷酸链的3’—末端,从而终止DNA链的生长。
第四节 DNA测序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