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谈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x

上传人:cchanrgzhouh 2022/4/5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三农”信贷主要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之外
**市是一个地级市,农业特色突出,下辖的6个县(市)区和3个省级开发区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约60%,农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约70%;全市农民年人均现又缺少政策扶持的制度安排,农发行成了名符其实的“收购银行”,限制了其支农作用的发挥。
3、邮储银行农业信贷业务发展缓慢。目前,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小额质押贷款质押物仅限于在邮政储蓄机构开立的、尚未到期的、与所办理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网点同属县(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定期存单,且必须开户30天后才能办理质押贷款业务。截至10月末,**邮储银行存款总额55亿元,但投在支农上的贷款微乎其微,,%。
4、农信社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农信社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上类似国有金融机构,潜在的风险因素仍然不少,加之结算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现行信贷管理机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1、信贷投放缺乏自主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全部集中到省分行,基层行只有申报权。而根植于**农村的6个县(市)级农信联社都与**市联社属于行政性的上下级关系,县域以下网点受省市级联社限制,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较小,导致相当一部分优质农业项目不能得到当地农信社的支持。
2、贷款品种单一。农民贷款用途已由过去单一的购买生产资料,转变为投向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科技、农产品流通,以及消费的诸多环节;但金融机构提供的仅是农户生活生产贷款,而消费信贷、住房贷款等基本没有开展。
3、贷款额度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传统农户贷款主要用于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一般只需几百、几千元。而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户养殖业、种植业、合作组织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对贷款需求的额度不断增大,这一类贷款少则需要3万、5万,多则需要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以蔬菜温室大棚为例,建造一座50米长的高标准大棚就需要7万元。而**市县浅谈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域以下农信社贷款额度一般在5000到2万元左右,县以上最高为5万元。于是,为了“绕开”政策限制,个别农户联名贷款、将一笔大额贷款拆分为多笔小额贷款,不仅给农信社带来被动,有的甚至为了支农而违反了信贷政策。
(三)个别部门没有形成合力,给农业贷款投放带来不便
1、检查规范的时间存在问题。据调查,当前有部分检查部门对农信社开展大规模、地毯式检查工作,不仅影响了农信社年终日常业务办理,更影响了其年底前集中对农户开展收息和布置来年工作,严重影响了农信社业务的正常开展。
2、地方综合部门贯彻中央支农精神滞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指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但有的上级检查部门无视金融机构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只是照搬照抄以往政策和操作规程,导致贷款业务种类停滞不前。
3、个别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沟通较少。有的地方政府一年也不召开几次政、银、企碰头会或联席会,没有建立起支农项目、乡镇企业、私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