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书画课程体系建设微探
作为一所依托成人高校的区级老年大学,石景山老年大学在20年的建校历史中,先后开办过23门课程,其中书法类课程6门,绘画类课程6门。书法按书体分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五类;“书画同源”是中国书法和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讲,书法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中国书法从起源至今,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写形式,其中后五种书体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形式源远流长。各书体之间前后承启、相互借鉴,又各自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中国绘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用毛笔蘸墨,以工笔或者写意的手法,在绢帛、宣纸上作画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内容,体现了画家对自然万物和社会的审美认知。中国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成为中国绘画显著的艺术特征。正是这种艺术特征,使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在方寸纸张中相得益彰,形成了独有的中国绘画艺术。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以仓颉观万物之际造字为“书画同源”之始。中国绘画在发展过程中,从两宋时开始在画上落款,元代款书流行,明清时代广为流传。款书与画面的构图呼应统一。书画同源主要指书法和绘画在抒情表意、骨法用笔、线条运行、笔墨形态等方面都有相互影响。
(二)教学思考
齐宁在《分析中国画教学中书法课程的重要作用》一文中阐述了书法课程在中国画教学中的作用如下:一是能够“完善中国画的意境”,二是能够“丰富中国画的内涵”,三是能够“提升中国画的品质”,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书法学习能力与绘画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书法课程与中国画课程学习当中”。吴善贞在《书法课程融入中国画教学的理论探究——基于书法与绘画的相关性视角》一文中探索了中国画教学中融入书法教学的“1+1>2”的课程模式。即中国画课程和书法课程相融通后,所达到的学习效果将大于两个专业分开学习的效果。
近十年,石景山老年大学书画课程设置情况表:
正如上表所反映:
,老年大学近10年的书法课程体系基本体现和囊括了五种书写形式。但在同一学年很难做到书体课程设置的全面性。
,老年大学绘画课程主要以画法来划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其次根据绘画内容分为写意山水、写意花鸟、工笔人物、工笔花鸟四个次类。从中国画画法和基本绘画内容看,绘画课程设置相对完善。
,2018年以前老年大学的书法课程和绘画课程各自独立,并未在课程设置上有任何联系。
,必然要求教授书法或者绘画的教师具备这两种专业的知识储备。
课程完善 吸引学员
石景山老年大学建校20年以来,从两个绘画班发展至今,已形成书法、绘画、摄影、计算机、英语、器乐、合唱、舞蹈、模特、瑜伽等多门类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初步形成了适应老年朋友需求的动静结合、新知普及的综合课程体系。作为老年大学各专业领域,还需要结合老年学员的需求,以学科发展为引领,做好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
石景山老年大学以所有老年大学普遍开设的书画课程为示范,进行书画课程体系建设,逐步采取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