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日期姓名班级小组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重点: 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并求出平均速度。教学难点: 实验中准确计时;绘制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学习内容: 一、自主学习与思考( 前一天完成) “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最后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 __速度快。 3. 物体做变速运动,前 10min 走了 3km ,停止 5min 后,又以 240m/min 的速度运动了 5min 求:(1)前10min 的平均速度;(2)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4、知道明天要学什么了吗?关于明天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 (第一次做分组实验,要注意什么?) 2 二、新知探究 1. 复习与讨论: 请大家回忆第一节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并回答:(先独立自主完成再讨论。)(5min ) (1)平均速度公式及各字母的含义: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的仪器是;测量时间需要的仪器是。(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5)停表的使用方法: 2 .动动手: 练习停表的使用。(5min ) 小组讨论: 小组间的同学如何分工合作,才能使时间的测量比较准确? 3、认真完成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做好实验现象记录,组长组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15—20min ) ( 1)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 2) 猜想与假设: ( 3)(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 4) 实验数据记录:3 ( 5) 实验结论(①我们可以利用实验中所测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吗? ②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下半段路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一样大吗? ): ( 6) 交流与评估:①实验数据表格为什么跟书上的不一样?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②刚才的实验操作中(斜面、停表的使用、长度的测量)还存在什么问题?可以如何改进? ③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要减小误差,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小测: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 填“大”或“小”)。(3)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 AB=________cm ;t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