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0
文档名称:

2019年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ppt

格式:ppt   大小:2,202KB   页数:2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9年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ppt

上传人:杨勇飞2 2022/4/6 文件大小:2.1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9年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9年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2022/4/8
二、宗法制
1、定义:把血缘关系的亲疏与政治等级关系联系起来的制度。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以婚姻为纽带联结,并有“同姓不婚”的约束。
2、目的:为了(1)汉朝:中外朝制度。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拥有决策权,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沦为执行机构。东汉形成尚书台,取代了三公,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为尚书省,有设中书省和门下省。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减少决策的失误,提高办事效率。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被以后历朝所沿袭。
(3)北宋: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增设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结果相权被分割和削弱,皇帝总揽大权。
(4)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含义: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2、发展:
(1)汉朝: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地方出现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受到一定影响。汉景帝开始着手削夺诸侯王封地,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附益之法和酎金夺爵,王国问题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另外,汉武帝时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逐步掌握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地方行政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2)唐朝:地方行政区划由州县两级制发展为道州县三级制。道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朝后期,随着节度使数量增多与权力增大,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3)宋朝:为解决唐末五代的地方割据问题,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收精兵”,把禁军统兵权和发兵权分离,利于皇帝控制军权。政治上“削实权”,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于中央,由中央派文官做地方做知州,派通判进行监督;财政上“制钱谷”,规定各州的财赋,出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全部收归中央。地方行政区划由道州县三级制发展为路州县三级制。宋朝的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但是“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在地方设行省。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依据),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成为“腹里”,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3、趋势: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权力集中到中央。
4、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
①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暴政、***现象盛行。
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④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明朝内阁和西方内阁区别
考点5:古代中国的农业
一、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区域的扩大;新品种的引进;耕地面积的扩大,产量提高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封建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