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经委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委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docx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22/4/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委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经委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一、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围绕“%,%。推广应用散装水泥800多万吨,全年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煤矸石、炉渣、冶炼废渣达到或超过了当年利用率100%,,%,,%,,%,税金3380万元,%。
回顾一年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为五个“注重”:
(一)注重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围绕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继续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不动摇,“工业强市”思想更加坚定,加快工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通过实施“2133”工程,充分发挥“三大群体”的带动作用,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断得到加强,工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市各县(市)区都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普遍树立起“工业立市”、“工业强县”的思想,按照发展一批支柱产业、培植一批大型企业、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的工作思路,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主导和带动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强抓工业的思想高度统一,工作力度加大,措施扎实有效。工业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新型工业强市的战略更加牢固,发展新型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突破工业的目标更加明确,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更加优化。
(二)注重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量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重点园区带动作用、推进产业集聚,作为工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全力推进,重点突破。整合优势园区,集中连片发展,提升12个工业园区的载体功能,营造一流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批项目落地,形成新型工业产业集聚区。以龙头企业优势产品为依托,以主业突出、业内领先、潜力巨大的企业为重点,以配套企业合理布局为基础,以上下游产品有机链接为纽带,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具备了较强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配套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2011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重型汽车、中厚板、摩托车、锻压设备、数控机床、试验机、化学纤维、彩电、服务器等一批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济钢集团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跻身国内八大钢铁企业;重汽集团重型汽车达到5万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石化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跨入全国二类石化企业行列;山水集团通过企业改制和跨地区整合,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水泥制造企业。
(三)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培育壮大核心技术,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打造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9家。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全市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年开发新产品超过1000项,新产品销售收入贡献率达到26%,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优势产业的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品牌建设工作实现飞跃,中国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分别达到7家、80家,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着名商标分别达到7件、66件,当年新认定的名牌产品和着名商标数量创出历史新高,“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品牌群体的逐步壮大,对全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着的拉动作用。
(四)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取得明显进展。认真贯彻全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和烟台现场会精神,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搞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了《市开展“五节五创”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行动方案》,围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等建设节约型社会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节约创建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举办了“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直播活动等一系列资源节约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节约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开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