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桀骜不驯晚清诗人崔宜枚.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桀骜不驯晚清诗人崔宜枚.doc

上传人:1322891254 2017/1/2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桀骜不驯晚清诗人崔宜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桀骜不羁的晚清诗人崔宜枚彭鹏在霸州的崔氏家族中,从诗歌成就方面说,除了崔仑之外,就得说崔宜枚了。他们都属于崔氏第三门,但不是一支。他们年龄差不多,崔宜枚稍长,却小崔仑一辈,为崔氏第十五世子孙。崔宜枚也是霸州的一代名人。这个“名”倒不是全出在“以诗文倾世”上,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的“矛盾人生”成为传奇, 同样引人瞩目。有诗为证: 家有书香达政声,少年头角自峥嵘。桂花不许他花发,诗海豪吟万古情。家有书香达政声崔宜枚,字咏斋,生卒年不详。他以“髫龀颖慧,过目不忘”而惊世,接着,在童试中又以“力拔头筹,昂然入泮”而擅场;可是,在之后的科举路上, 他却猝然止步,几乎是白衣终生。这就构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矛盾”。崔宜枚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和官宦家庭,他的爷爷就是以学者著称的蔚岩先生,他的父亲就是在家族里可堪光宗耀祖的崔偲。蔚岩是崔承宗的号。崔承宗是个岁贡生,以品学著闻,却因“沉酣典籍而不得志于屋场”。不过,这倒不影响他成为霸州的一域名人。他博学广闻,被赞誉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洽经史,通达古今”,受到当时读书人宗师般的景仰。崔偲是崔承宗的次子,字怡庭,号茶农。清嘉庆九年( 1804 )考中甲子科举人,十三年(1808 )又高中戊辰科进士,历任山西赵城、潞城、永和、临晋及湖南祁阳、攸县等知县。据崔偲的姻亲边葆诚为他写的传记介绍,崔偲是一个标准的循吏,他的为政很有特色,就是“以文章饰吏治”,在振兴学校、培养人文的基础上,兴利除弊,施惠于民,因此“极有声誉”。他在山西潞城调离时,当地士民纷纷赴省请愿恳留,致使“大宪无弗动容惊叹”。在永和任上,他以至情解决治民纠纷,诚挚感人,以致“邻邑民乃越境来诉”,一年之内就清理积案二千余件,又疏浚河道,解决了当地几十年的洪涝困扰,在他去任时,“白叟黄童讴思弗辍”,为他写的的“去思吟”诗文就汇编多达两册,并绘制了《攀辕卧辙 2 图》相赠,更建生祠以为纪念。至湖南祁阳,又因妥善解决了安置流民、消除匪患等积弊多年的难题而受到朝廷的表彰。最后改任攸县,依然是兢兢业业视事, 而不到两个月却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攸人哭涕若丧其私亲”。崔偲的一生堪称是辉煌的,尽管他为官不过县令,但却以嘉善的政声不仅令崔氏家族引为骄傲, 而且也成为霸州人的自豪。自然,最直接享受荣耀并受到影响的还是他的孩子们。崔偲的人生是成功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举路上登上了顶峰,并最终实现了“出人头地、光耀门庭”的理想, 这也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每一个平民百姓的梦想。正是这个榜样作用,加之传统的严格家教,崔偲的几个儿子都很出息,长子崔宜栻以庠生封修职郎;次子崔宜樾以举人授南皮县训导,加光禄寺署衔;四子崔宜枋以廪膳生议叙训导,赏戴蓝翎,加五品衔,任清苑县训导。只有三子崔宜枚青衿皓首,一无建树。崔宜枚在当时众人的眼里成为一个谜。是呀,这个聪明早慧、才学出众的青年,当初不仅受到祖父母与父母的双重宠爱,更得到他的历任老师的特别青睐和嘉许,没有任何人怀疑他将有一个不可限量的锦绣前程,且都以毫无悬念的心情拭目以待。可是,何以得来的竟是如此结果呢? 少年头角自峥嵘崔宜枚之所以令时人赞叹,是因为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显露出两方面超人的能力。一个是汪洋恣肆、傲睨千古的文学才能;另一个就是从他幼年就开始展现出来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这也正是人们对他寄以厚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