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按法对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按法对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男性大学生18名分成分为A/B/C,3组,A组在运动后给予按摩推拿,B组运动后不给予按摩推拿,C组为空白组,观察按法对延服用抗炎药物。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分为A/B/C,3组,每组6人如下:A组:在运动后立即进行按法式推拿股四头肌肉群20min
B组:在运动后不进行任何推拿疗法。C组(对照):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基本情况见表1。
。采用深蹲方式造模,除C组(对照组)外12名研究对象同时进行10组,每组15次负重20kg的宽距深蹲练习,,每组深蹲中2s为节奏进行,每组间歇1min。造模时由专人负责监督受试者的深蹲质量,以保证受试者深蹲的完成质量,尤其是股四头肌离心收缩的紧张度与完整度。
: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近血海穴位置)为中心点、方向与作用部位垂直。
、运动后24h、运动后48h的时候进行。并取末梢血进行血清CK和血清T-AOC测试。所有测试过程均在同一场地进行,温度、湿度条件基本相同。每个测试项目都由固定人员负责,以减少测量的误差。-AOC。肌酸激酶(CK)测定采用酶动力学法,试剂盒由北京中生北控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仪器为岛津UV-1700紫外分光光度计。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采用铁还原法,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仪器为岛津UV-1700紫外分光光度计。
[7]:根据运动生理学领域一致认可的4级疼痛评价法进行其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受试者的主观感受确定。一般分为4个等级:1级:运动后无任何酸痛和不适感觉;2级:运动后用手触压肌肉时有酸痛感觉,并伴有肌肉僵硬症状;3级运动后再进行肌肉活动时,有酸痛感觉和僵硬症状,并有轻度肌肉活动障碍;4级:肌肉有明显的酸痛和僵硬症状,严重妨碍肌肉活动,关节运动幅度受限。
:
A、B、C三组间的血清指标检测值按计量资料变量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使用t检验。三组延迟性肌肉酸痛疼痛评价值记录各个等级人数,按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
三组在运动前血清测量CK均为0,A组在运动后立即进行推拿,B组运动后不采取推拿,运动后24h测量CK显示A组CK值明显小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运动后48h测量CK显示A组CK值明显小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提示推拿对运动后疲劳恢复均有效,对血清CK的恢复优于自由活动休息方法,见表2。
-AOC比较
三组在运动前血清测量T-AOC均为0,A组在运动后立即进行推拿,B组运动后不采取推拿,运动后24h测量T-AOC显示A组T-AOC值明显大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
(p<);运动后48h测量T-AOC显示A组T-AOC值明显大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提示推拿可以增加总抗氧化能力,见表3。
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检查采用主试指压和被试自我感觉报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分别在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0分钟和训练后24小时进行,结果见表3。
从上表中可知,A组与B组在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立即按摩后,A组被试肌肉延迟性酸痛的程度轻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运动后24h,A组被试肌肉延迟性酸痛程度明显轻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运动后48h,A组被试肌肉延迟性酸痛程度与B组无显著差异(P>)。以上证明当运动后立即按摩经过24h延迟性酸痛程度恢复最佳,同时也证按摩对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具有明显的效果。
4讨论
运动生理学理论关于延迟性肌肉酸痛产生的可能原因产生了几种学说,一是损伤说,即:部分肌纤维由于被过分牵张而损伤或部分肌纤维膜被撕裂,这是造成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二是代谢产物堆积说,即认为代谢产物-乳酸的堆积是造成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三是痉挛说,即运动后,肌肉兴奋性仍处于过高的兴奋状态,致使部分肌纤维痉挛,导致肌肉酸痛[8]。以上三种学说都得到了实验研究的支持。对运动后肌肉超微结构的研究证实,较长时间中上强度或大强度运动后,肌纤维Z盘形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