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 5
应急保障措施
当发生人员受伤时,应遵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疗伤”的原则,企业医疗救护组人员应组织积极抢救,首先保护受害人员生命安全,将伤员救离事故现场,必须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并根据不同1 / 5
应急保障措施
当发生人员受伤时,应遵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疗伤”的原则,企业医疗救护组人员应组织积极抢救,首先保护受害人员生命安全,将伤员救离事故现场,必须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一方面要防止烧伤和中毒程度继续加深,另一方面要使患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本项目相对周边集中居住区距离较近,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企业应迅速通知附近居民,紧急疏散路径应当将附近居民考虑在内,应注意与项目所在区域应急预案的衔接。
伤员抢救出事故现场后紧急处理措施:
皮肤受危险化学品污染时,救助者应协助伤员脱去被污染的衣裤、鞋袜等,继之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创面20至30分钟(强烈的化学品要更长),以稀释有毒物质,防止继续损伤和通过伤口吸收。皮肤灼烧处冲洗后可涂上烫伤药膏。对于皮肤上的水泡,不可随意弄破防止感染。头脸部皮肤污染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皮肤或眼睛被危化品化学灼伤,一是要在现场迅速用清水进行冲洗,应使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时将眼皮掰开,把裹在眼皮内的化学品彻底冲洗干净。现场若无冲洗设备,可将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让眼球来回转动进行洗涤。
3 / 5
伤员为急性中毒的,若经沾染皮肤中毒,应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洗涤至少15分钟。头面部受污染时,要首先注意冲洗眼睛。若为吸入中毒,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方向移至空气新鲜处,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放松裤带,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若为口服中毒,中毒物为非腐蚀性物质时,可用催吐方法使其将毒物吐出。误服强碱、强酸等腐蚀性强的物品时,催吐反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可服牛奶、蛋清、豆浆、淀粉糊等,此时不能洗胃,也不能服碳酸氢钠,以防胃胀气引起穿孔。
对现场中毒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使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中毒昏迷或神志不清的伤员,应置伤员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等,如伤员呼吸困难,应给予氧气吸入(备用氧气袋或氧气呼吸器),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抢救。人工呼吸忌用口对口,特殊情况下与病人隔数层水湿纱布。
对于中、小面积火烧伤,特别是头、面、四肢等部位,可采取“创面冷却疗法”,用清洁水(自来水、河水、井水等)冷敷或浸泡创面,~1小时,以取出后不痛或稍痛为止。
对皮肤、眼睛污染严重、中毒、灼伤、昏迷等严重情况,对伤员进行简单处理后,应立即转送救治,与救助医院联系后,马上用车辆送医院或等待医院救护车。护送者应向医院提供烧伤或中毒的原因、化学品的名称;如化学物不明,则要带该物料或呕吐物的样品,以供医院检测。
3 / 5
现场参与救护者应重视自身防护,如时间不长,对水溶性毒物,可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进行简单防护,有条件的可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护工具。
企业在火灾或泄露事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联系消防、环保等部门,并联系开发区相关部门,对企业周边交通进行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