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ppp工程融资模式概念
一、PPP工程基本定义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一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 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工程的公益性两者 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特许经营类工程能否成功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 机制,特许经营类工程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工程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工程的资产最终归公共部门保留,因此一般存在使用权和所有权的移交过程,即合同结束后要求私人部门将工程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移交给公共部门。
3、私有化类
PPP工程需要私人部门负责工程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实现利润。由于私有化类PPP工程的所有权永久归私人拥有,并且不具备有限追索的特性,因此私人部门在这类ppp工程中承担的风险最大。
二、PPP工程主要优点
其主要优点在于将市场机制引进了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不是所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都是可以商业PPP模式化的,应该说大多数基础设施是 不能商业化的。政府不能认为,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基础设施工程等于政 府全部退出投资领域。在基础设施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将不得不继续向 基础设施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政府来说,在PPP工程中的投入要小于传 统方式的投入,两者之间的差值是政府采用PPP方式的收益。
消除费用的超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工程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工程建设过程,保证了工程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工程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工程己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消除工程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 工程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17%勺费用,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
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 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工程还能推动在工程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使工程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风险分配合理。与BOT等模式不同,PPP在工程初期就可以实 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工程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应用范围广泛。该模式突破了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 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
三、ppp工程必要条件1、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在PPP模式中公共民营合作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会随工程的不同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