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另眼看通胀
理彬 我们需要调控市场物价上涨,同时也亟需提高民众收入水平;需要关心城市居民消费,同时也亟需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需要遏制流通环节暴利,同时也亟需推进流通体制创新。
“猪肉涨了,可以吃牛肉;大米涨了,可以买面粉;3000块,一旦超支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就是前年我们的工资支付我俩的各种开销,还显得很宽裕,有时候用钱还大手大脚的,现在不敢了嘛。”
看来,很多人现在都明显感觉到通胀之火已经烧向了自己,在生活中开始精打细算。
2010年第4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调查以来(1999年4季度)最低,%。%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其中,%,。
换一个视角看物价
国家统计局2010年12月11日发布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媒体评论认为,尽管各界已有心理准备,但“这个结果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怎样去认识新一轮涨价的深层原因?怎样去把握市场消费的演变趋势?怎样去抉择政府调控的科学思路?
最近,《半月谈》杂志就这一话题做了精辟分析。该杂志在报道中建议转换一下视角,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背景去审视、去把握物价上涨问题。
文章说,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以“中国制造”的奇迹般崛起为荣光。殊不知,我们所打造的“投资洼地”,我们所张扬的“比较优势”,都是以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以增长潜力的过度透支为代价的。如今,日益激化的征地冲突、资源抢夺、环保事件和劳资矛盾,正使中国经济经历难以承受的发展之痛,转型期的要素市场化已是势所必然。于是,我们看到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释放,看到了城市农民工收入上涨的传导,看到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幕后推手。
另外,经济增长的刺激,财政利益的膨胀,政府政绩的竞争,正在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特区扩容、二城现象、都市热潮、撤村并居、占补平衡,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城市扩张中,农地红线被轮番冲击,城郊菜地被楼群逼退,土地流转被一再加速,农业种植成本日益显现。
还有,农业资本化也在演进之中。资本的力量,在给农业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在逐步地发现土地的价值,改变产业的运行,加快结构的调整,重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在全球化、能源化、金融化的进程中,资本也在悄悄改变着农产品既有的价值形态和单纯的消费属性,创造更为多样的介入市场炒作逐利的机会和空间。
要素市场化、乡村城市化、农业资本化,将中国农业带入一个高成本时代,也为转型期物价温和上涨生成着深层的助力。
借助新的视角,使我们看到这一轮物价上涨中增添了一些“非常规”、“不可逆”、“超预期”因素,也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启示。
因此,我们需要调控市场物价上涨,同时也亟需提高民众收入水平;需要关心城市居民消费,同时也亟需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需要遏制流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