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6,95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docx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4/7 文件大小:6.7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学问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
〔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
【例3】 读图〔单位:米〕,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
A.a B.b C.c D.d
〔2〕在图乙中画出图甲沿线的地形剖面图。
〔3〕绘制步骤如下:
①依据须要确定剖面线,如上图中的直线。
②确定比例尺:先确定程度基线〔一般及剖面线长度一样〕及程度比例尺〔一般采纳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一般及图上方向的等高距相等〕及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程度比例尺〕。
③量出剖面线及不同等高线的相交点间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
④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程度位置及海拔必需及上一步所确定的点相对应。
⑤把各点连成圆滑的曲线,在曲线内画上阴影以表示地形起伏状况。
图甲 图乙
解析:第〔1〕题,a点处于两座山峰之间,为鞍部;b点处等高线相交,为悬崖;c处等高线向高值凸,为山谷;d处等高线向低值凸,为山脊。第〔2〕题,画地形剖面图时留意A点海拔在400~500米之间,B点海拔为300米,再按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完成即可。
答案:〔1〕C
学问点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2〕山峰和盆地的等高线形态一样,都是闭合的曲线,但数值改变规律不同。山峰是“内高外低〞,即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大;盆地是“内低外高〞,即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小。
〔3〕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弯曲方向不同,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在山谷中常常发育河流,因此河流也是山谷的标记。
〔4〕利用握紧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E—悬崖。如以下图:
【例4-1】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起伏越大
B.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起伏越大
C.闭合等高线的中心肯定是山顶
D.闭合等高线的中心肯定是盆地
解析: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起伏越小;闭合等高线应依据数值的改变特点,推断是山顶还是盆地。
答案:A
【例4-2】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有关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的地形,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A处是山顶
B.B处是山谷,C处是山脊
C.D处为悬崖
D.E处为鞍部
解析:A处等高线闭合,越向中心海拔越高,是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是山脊;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是山谷;D处等高线重合,是悬崖;E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答案:B
学问点五、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等高线和地图根本要素的结合
一般给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然后在图上要求计算两地的实地间隔 ,推断各个地理事物的相对方向。这要求刚好把地图的根本要素的学问迁移过来。
①依据等高线上的数值可推断海拔上下,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值是海拔,数值越大,该地的海拔越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