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304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doc

上传人:brozn 2022/4/7 文件大小:3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地理(课标教材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由广东建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和周围地区,其中有水系和珠江相通的省(区)是(   )
 
A.粤、闽、赣、黔、滇、桂 C.武汉 D.深圳
 17.城市B是我国重要商业中心,以下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A.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资源丰富,工农业消费兴隆,物资充足
C.交通便利,物资流通方便
D.地平江阔,水域、陆域条件好
 
读表1完成18~19题. 
表1
 
 
年份
世界总产量
该农产品总量世界排名及产量
1
2
3
4
某农产品
1993
264.5
印度
 
72.0
中国
 
58.8
斯里兰卡
 
24.5
肯尼亚
 
20.0
1996
263
印度
 
72
中国
 
59
斯里兰卡
 
25
肯尼亚
 
25
 
18.该农产品为(   )
 A.棉花        B.甘蔗        C.茶叶       D.天然橡胶
 19.该农产品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
 A.热量较好、雨量适中的暖温带地区   B.亚热带的丘陵地区
C.海南岛、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地   D.热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构造变化图 ,答复20~21题。
 
20.对该地区产业构造变化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产业构造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构造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21.对该地区就业构造情况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交通运输的建立
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
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形式是“鱼塘—台田”形式
D.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
 
读图2—3—4并答复23~25题。
 
23。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间隔 约为( )
 
A.180km  B.280km  C.380km  D.480km
 
24.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25.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消费。但在这里消费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6.目前国家决定停顿在P平原上开开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答复27~28题。
 
 
2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8.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消费才能进步
 
29.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读以以下图,完成30~31题。
 
 
 
,正确的选项是(   )
 
A.甲时最大          B.乙时最小
C.丙时最小       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建  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和水库的调节作用
    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32.流经水文站的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