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rozn 2022/4/7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单元第二课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主备人:罗俊玲
教学目的:
1、识记并理解生字词,理解有关作者的常识.
2、采用朗读法,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才能,到处都是。这里形容懊悔的事很多。——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三、学****课文第二部分:
1、细读品味3、4自然段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考虑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 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调。
(2)、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明确: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3)、母亲的根本情况是怎样的?
明确:娘家姓赵,非常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4)、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 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间隔 "?
明确:母亲一辈子没有分开过家,分开过家乡,特别是结婚以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面了。她把毕生都毫无保存地奉献给了这个家庭和子女,而作者年幼时竟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这里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2、细读品味5-9段:
(1)、让学生细读5—9段,掌握其内容。
(2)、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明确::“‘白的'和我们家无缘,‘黄的'和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明确: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方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4)、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明确:这篇文章语言细腻,母亲一生过着艰辛的生活,,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对生身母亲思念不已。
(5)、“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握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似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这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也饱含了做儿子的多少同情和未能尽孝的无穷的悔恨!
四、老师小结:
有人说母亲似海,惊涛细浪,,而作者似乎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变迁,终于明白了这世间最简单的情感。什么声誉、地位皆可抛弃;任何优越的生活、幸福都不值一提:因为母爱似海。
五、布置作业:研讨和练****二。
第三课时:
一、复****导入:
本文构造严谨,,然而贯穿全文、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主线那么是“永久的悔”,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开篇点题,这样安排构造,条理明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点出“永久的悔”;中间叙事——引出“永久的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