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并结合 课后资料袋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探究学习,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感受艺: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同学们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 流利了。课文中有一 些难字、不常见字, 你们是怎么理解它们 的呢?我们以前也学 过文言文,大家能说 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 的好方法吗?
(学生举例,教师根 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 书:①借助文中注 释、工具书、相关资 料;②联系上下文; ③反复朗读,用心思 考。)
学生再读课文,读 懂课文,用自己的话 讲讲这个故事。
(1)结合课文下的 注释,再读课文,读 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 标注。
(2)学生尝试自己 复述故事。
(伯牙弹琴,锤子期 听他弹琴。伯牙在弹 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锤子期说: ''你弹得 真好呀,就像那巍峨 的太山。"不一会 儿,伯牙心里又想到 流水,锤子期又说: ''你弹得真好呀,就 像那奔腾不息的流 水。"锤子期死了以 后,伯牙摔琴断弦, 终身不再弹琴,认为 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 之弹琴的人了。)
教师适当补充人物 背景知识。
过渡:学到这儿,我 们都知道《伯牙鼓 琴》讲述了伯牙与子 期之间的知音故事,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 们两个人的身份呢? 他们是怎么相识的 呢?这个故事最早是 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 的,历史上并无确切 记载。相传伯牙是当 时著名的琴师,善弹 七弦琴,技艺高超. 他既是弹琴能手,又 是作曲家,被尊称为 ''琴仙〃。而锤子期只 是一个山村里的樵 夫,以砍柴为生。他 们俩相识于伯牙探亲 回家途中。伯牙在汉 江边弹琴,锤子期正 巧遇见,于是就有了 一段动人的故事。— 个是著名的琴师, 个是普通的樵夫,伯 牙为何会为子期之死 而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弹琴?我们接卜来 就一起品读一下课 文。
四、品读欣赏,深入 探究
品读课文,感悟 ”矢口音,,
过渡:同学们,今天 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 于''知音''的文言文, 你能围绕''知音"把课 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尝试划分层次, 概括层意。
第一层(前三句 话):伯牙遇知音, 欣喜万分。
第二层(最后一句 话):伯牙失知音, 悲痛欲绝。
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默读课文前三 句话,思考:伯牙为 何视锤子期为知音?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课件出示相关 语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锤子期曰: ''善哉乎 鼓琴,跳巍乎若太 山。"少选之间而志
在流水,锤子期乂 曰: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预设:因为锤子期能 听懂伯牙的心声、琴 声,所以伯牙视他为 知己。锤子期虽然只 是一个普通的樵夫, 但音乐是不分贵贱 的,这份艺术上的共 鸣是极其难得的。罅 子期从伯牙的音乐中 听懂了他这个人,而 不仅仅是音乐本身。 学生或许能说出其中 的原因,但难以深刻 理解其中蕴含的知音 难求的深意。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说说他与 好友心有灵犀的感 觉,有时只需一个眼 神就能明白对方说的 话,这种心心相印的 感觉是令人非常愉悦 的,能让人体会到友 谊的奇妙之处。而作 为音乐家来说,音乐 就是自己的事业和追 求,如果有人能听懂 自己的音乐,明白白 己的志向和胸怀,这 难道不是件奇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