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护理医疗纠纷〔医患沟通〕 案例分析
池州市人民医院 医务科
汪浩文
*
*
*
拿什么来拯救你,医患关系?
据让家属将产妇按住,直至把药液推完。产妇当即死亡。产妇死后,医院才发现护士给产妇注射的药是利多卡因。
*
案例4
一名1岁的患儿因呼吸道感染在一家医院治疗,医生的医嘱是庆大霉素8万U,1/4肌注,护士边打针边同熟人说话,把一支全部注射了,拨针时才记起出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好在患儿没有留下后遗症。这名护士被医院除名了。
*
案例5
某护理人员将本该给甲产妇用的催产素注射到同病房的乙产妇身上,结果造成了乙产妇子宫强直性收缩,使胎儿室息死亡。还有一护士将本该给肺内感染患者注射的青霉素用到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身上,造成后者过敏性休克死亡。
*
案例6
湖北一家医院就曾发生错抱婴儿案。两产妇住进了同一家医院待产,又于某日同时各生下一名男婴。护理人员疏忽,结果将甲的婴儿给了乙,乙的婴儿给了甲。 l周后,两位产妇分别抱着对方的孩子出了院。12年后,甲抱回去的孩子生了重病,需要输血,一查血型,才发现孩子的血型不符合遗传学规律。甲的丈夫对此产生了疑心,认为其妻对已不忠实。与他人有了外遇.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血型不符〞的孩子。甲有口难辩,遂找到孩子出生的医院,要求查对原始材料。幸亏该医院很正规,原始资料保存完整,通过核对产妇的指纹等确认该孩子不是甲所生,并根据甲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乙,真相终于大白。
*
案例7
病人执意出院病情加重 医生未加劝阻担责
村民刘某在家中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次日被送到县某医院抢救。在医务人员的救治下,刘某于当日上午11时苏醒,病情得到好转,脱离危险。当晚9时,刘某已经可以暂时停药、停氧。看到刘某已完全清醒,刘某亲属主动要求出院。医生同意出院,但当时未与刘某及其亲属办理相关手续,并未告知有关本卷须知。
*
次日,刘某出现反响迟钝、头痛等病症,到上级医院治疗,诊断为中毒性脑病。刘某被法医鉴定为伤残一级。刘某亲属一纸诉状将原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该院赔偿33万余元。
法院在进展多方面分析后判决该医院因未尽到告知义务,承担一半的责任,赔偿病人4万元。
*
解析
尽管家属强行要求未痊愈的病人回家,滞延了后续治疗,与造成病人伤残的严重后果有直接因果关系,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但是院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对不宜出院的病员,应进展劝阻;坚持要出院的,应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并告知病人病情危害性。该医院仅以病历记录举证,证据不能证明其履行了告知义务,应承担过错责任。
*
防范要点
1.医务人员应做好病历记录,详细记载病人住院治疗的内容。
2.与患者加强沟通,告知提前出院的危险性。对于不宜出院的患者,应强力劝阻,了解具体原因,多为患者做思想工作。
3.如患者坚持要出院,应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并告知病情危害性以及出院后要注意的事项,嘱咐患者定期回医院进展检查。最好获得患者及家属对告知内容的书面确认。
*
案例8
患者,女,36岁,自由职业者,以“阴道流血淋漓不尽20天〞为主诉于2021 -11-19 10:05入院
11月20日行分段诊刮术
11月21日在检查床上检查时摔下致嘴唇破裂出血
患者有轻度精神病史
*
纠纷焦点:
病人是否有精神障碍?
手术时有无家属陪护?
病人的收治、手术时机是否妥当?
*
案例9 从来不吃进口药
患者李某因胃溃疡住院治疗。主治医师唐某为其开了一种进口药物,但唐某未将用药名称、用药意图以及是否报销等事项告知李某。在吃药一个阶段后,李某从护士口中了解了此药的名称和性质,并得知这种药物不属公费医疗报销范围,当时也未提出不同意见,继续服用此药,并保持沉默。到出院结账时,李某提出要检查住院期间的费用,对此种进口药物的费用不认可,说:“谁叫你给我吃进口药的?我从来不吃进口药!〞
*
评析
本例中医师唐某侵犯了患者的治疗药物知情权,医患双方在知情同意权上发生了矛盾。在给李某使用不属于公费报销范围的进口药物前,应当事先向患者说明,征求患者的意见。然而,从患者李某方面讲,在从护士口中得知所服进口药物的有关情况以后,不提出异议保持沉默,闷声不响地继续服用,到最后出院时才拒付医药费,有一定的蓄谋意图。因此,对李某来说已经经历了事实告知——知情——同意的过程。因此,应视为李某的行为认可,当由李某本人履行缴纳费用的义务。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