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分解.docx

格式:docx   大小:13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分解.docx

上传人:s0012230 2017/1/25 文件大小:1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分解.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文了解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同样的公司, 同样的债券, 中外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差异较大, 中国公司给出的评级往往高于海外评级公司数个档次, 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公司对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 AAA , 大部分央企和国企也给予 AAA 评级, 国际评级公司给予中国本币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 Aa3 、 AA- 和 A+, 中国企业均不超过上述评级。评级体系对比国内信用评级由于发展较晚, 较多地借鉴了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同样分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 长期评级和短期评级, 评级符号体系与标普较为接近。评级框架与方法对比与国外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类似,中国评级机构在进行主体信用评级时, 主要考察被评级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经营风险主要可以通过行业状况、竞争地位、公司治理来进行评价, 财务风险通过公司的资本结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方面进行评价, 也会考察被评级主体的外部条件,特别是股东方和政府的支持。国内外评级结果对比中国公司国际评级行业分布。从我们统计的 56 家拥有国际评级的中国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银行业的公司占比最高,超过 30% ,其次是非银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国际评级受制于主权评级上限。根据国际惯例, 一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一般不超过该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穆迪、标普、惠誉对中国本外币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 Aa3 、 AA- 和 A+, 其所出具的中国企业评级均不超过各自给出的主权评级。国内评级较国际评级高。国内评级机构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均为最高评级 AAA , 对国内大部分央企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也给予了 AAA 的最高评级。与国际评级相比, 对同一家企业, 国内评级明显较高。对同一家企业,相对于国际评级,国内评级平均高 个大档, 个小档。能源业、非银金融差异较小, 房地产业、银行业差异较大。石油等能源类行业以及保险等非银行金融行业的国内外评级差距相对较小。房地产业的评级差距相对较大, 国内未有房地产企业获国际评级机构 A 以上评级。银行业的评级差异也相对较大, 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较国内评级较国内低 2 个大档,兴业等股份行较国内低 4 个大档。评级分布对比国内评级中枢高于国际。国际评级机构评级中枢在 BBB , 三大机构给予的评级中,均为 BBB 等级最多。国内评级公司评级中枢为 AA, 我们统计的国内五家主要评级机构的评级分布情况显示,均为 AA 等级的企业最多,且获得最高 AAA 等级的企业较多。评级迁移对比国际评级迁移: 下调较多, 跨级下调普遍。惠誉评级下调的比例整体高于上调比例, 高等级体现得更为明显。从穆迪的评级迁移矩阵可看出国际评级变动下调比例高于上调,且普遍存在跨评级下调的现象。国内评级迁移: 上调高于下调, 跨级下调较少。国内评级整体较为稳定, 具体表现为跟踪评级维持原有评级的比例较高。评级迁移时, 上调的比例整体高于下调。与国外跨级下调较为普遍不同的是, 国内跨级调整的情况较少,这意味着评级调整的幅度较低。正文: 1. 评级体系对比 国际评级体系信用评级指的是用相应的等级来评定债券发行主体或债券本身的信用质量, 用以揭示其信用风险。标普、穆迪和惠誉作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 其对信用评级的定义基本一致: 信用评级是对债务人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综合评价, 评级机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