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5诗词曲五首.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5诗词曲五首.docx

上传人:nracyx 2022/4/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5诗词曲五首.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25 诗词曲五首补充资料
一、关于刘禹锡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背)
巴山楚水凄凉地,,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
2、《陋室铭》(刘禹锡)(背)
山不在高岳,上那么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精品文档请下载)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在晋董狐笔。(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颜常山舌。(精品文档请下载)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大方吞胡羯。(精品文档请下载)
6
或为击贼笏,,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精品文档请下载)
4、作者简介:
(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出色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屈,沉着赴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沉着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精品文档请下载)
5、英雄被自己人劝死(选自《读者》)
文天祥的死,一方面是因为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和他的不屈、节烈,另一方面,江南故国自己人对其殉国的宏大期望,甚至生祭他,催促其早死,,就有人希望他尽快舍生取义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兵突袭,服毒***未成,被俘。次年4月被押解到广州,,就开场绝食,希望船到自己故土吉安时像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一样饿死守节,他在诗中说:“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在饿了八天后,他却没有饿死,由于家乡已过,押解的人捏着他的鼻子灌食,使文天祥没有可以在家乡殉国。他希望有时机逃脱,即使死也不能死在荒山野岭中,而要在世人关注下悲壮殉节。所以,文天祥就“配合”押解他的元军,继续北上。(精品文档请下载)
6
但是,状元宰相文天祥被俘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江南,他一直不殉国,让无数人焦虑不安、坐不住了,一些人唯恐文天祥不死,担忧他投降,从而让他和大宋的贞节受损。(精品文档请下载)
此时,南宋王朝已经彻底灭亡,旧王朝的无数官宦要么被杀,要么已经投降(包括文天祥的弟弟),而百姓和原来的低级官僚那么是“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大多数"并非不爱国,并非甘愿承受异族统治,只是他们自己不愿意牺牲,但他们也有期待,就是希望别人为旧王朝守节殉难。如今,整个江南都在看着被俘的文天祥,盼望着他早日杀身成仁。也许,他们是害怕又出现一个“李陵”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喊出“沉默的大多数”心声的是文天祥的老部下,也是他庐陵(今吉安)(1252—1324)字鼎翁,是一位爱国青年。文天祥在赣州起兵勤王时,王炎午满怀一腔报国热情,参加抗元斗争,做了文天祥军中的幕僚,却很快因为母亲有病而回归乡里,并“躲过”了在文天祥部队失败捐躯或者被俘的命运。(精品文档请下载)
当时28岁的王炎午,闻知押送文天祥的船将过江西,即作了长达1800余字的《生祭文丞相文》。王炎午将此文誊写近百份,“字大如掌,揭之高砌”,张贴于文天祥被押解可能经过的赣州、吉安、榉树、南昌等沿途驿站、码头的山墙、店壁等醒目处。还派人在各处宣读:“呜呼!大丞相可死矣!文章邹鲁,科第郊祁,斯文不朽,可死……为子孝,,四十而将相,功名事业,可死。仗义勤王,使用权命,不辱不负所学,可死……虽举事率无所成,而大节亦已无愧,所欠一死耳……"假设“志消气馁
8
",“岂不惜哉”!(精品文档请下载)
总之,文丞相应该死,而且要赶快死。他唯有一死方可明志,生命必须消灭;忍辱偷生或者投降,就意味着精神的死亡。王炎午们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煽动文天祥“速死"以保持名节,,并给其演奏《胡笳十八拍》的汪元亮,也在探望过后“勉励”文天祥:“必以忠孝白天下,予将归死江南。"王炎午的行为,其实代表了当时江南在元兵铁蹄下“沉默的大多数"的道德要求,因此这篇祭文在当时影响很大。(精品文档请下载)
王炎午如此大张旗鼓地劝文天祥去死,是有着社会心理根底的。中国文化对文人的气节和女人的贞节的重视,在进入宋代以后,已经形成了一种高调的社会文化。但可以自觉理论这种气节观的毕竟还是少数,多数人并不去殉难,,在其后更甚,但是像王炎午这样大胆地直接提出希望,形成对文天祥的道德言论压力的,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