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安阳殷墟古城的发展与变迁.docx

格式:docx   大小:2,28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阳殷墟古城的发展与变迁.docx

上传人:63229029 2017/1/26 文件大小:2.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阳殷墟古城的发展与变迁.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城市建设史安阳殷墟古城建设的探索前言: 发源于太行山东麓的洹河, 是我国北方的一条小型水系。多少个纪元, 她静静地流淌在豫北平原, 依偎在洹河怀抱的豫北重镇安阳, 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王朝的都邑所在地。这个王朝便是商朝。商王朝在安阳的都邑,被称为殷墟。随着 1928 年学术界首次正式对殷墟进行科学发掘, 经过 70 余年几代人的努力, 这座湮没于地下三千多年的殷代王都和灿烂商文明重现于世。殷墟古城的发掘, 证实了曾零星见载于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商王朝的存在, 并提供了有关商王朝的丰富的知识。由此, 殷墟古城的选址与经营、形态及内部布局得到充分解读。摘要: 本文通过对殷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以现有的考古资料、历史地图、文献史料为基础,对 3000 年前古老的殷墟古城建设中的城市选址和经营、城市形态和布局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关键词: 殷墟城市选址城市布局阶级制度城市经营 1. 自然要素与殷墟选址 殷墟所处地理环境殷墟与其他重要遗址一样也依偎着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 这条河就是洹河。它发源于太行山深处, 自西向北行再折向东南, 最终注入卫河。洹河源头附近是发育的石灰岩地貌, 刀劈斧削般的峡谷, 描绘着什么才是粗犷。从山麓前伸的低丘, 犹如太行张开的双臂, 将洹河拦在怀中, 形成一个箕形盆地。殷墟在盆地的出口, 面向东部一望无垠的平原。今天的洹河河谷, 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海拔高度由西部的 130 米逐渐降至殷墟附近的 80 米左右,而 3000 年前的商代,这种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更为显著。当时除洹河之外,黄河在安阳东部自南向北流经, 漳河在殷墟以北约 20 公里处自西向东流经,南部还有淇水,这三条河流再加上洹河,构成安阳地区的主要水系, 其中洹河与殷墟关系最为密切。有迹象表明, 东周以前, 包括商代及史前时期在内, 洹河出安阳盆地东缘后, 是流向东南的。除河道南北两侧堆积有东西延伸的条带状早期全新世黄土外, 其余地段, 包括现今洹河所经地区, 当时地势较低, 地面堆积主要是一种黑色土壤。 殷代安阳气候条件殷代安阳地区的气候与现在相比偏温暖和湿润, 当时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 2℃左右,研究者曾从殷墟西部的一处遗址采样进行测试,得到距今约 2500-5000 年左右的商代晚期气候正处在一个比较温暖的时期, 雨水总体上是较为丰沛。此外殷墟遗址曾多次发现象骨和象牙制品,同时殷墟甲骨文中也有出猎货象的记录。象属热带动物, 上述有关象的记载说明今豫北地区很可能有野象生存。殷墟发现的其他动物骨骼中,辨出水牛、獐、竹鼠等动物。因此总的来看, 商代安阳地区的环境,颇似今天的长江流域。 殷代动植物种类晚上时期殷墟附近的动物,据鉴定可分为三类:一类属野生而土著之动物如肿面猪、麋鹿、獐、鹿、鼠、猫、虎、竹鼠、狐、猴、象等; 一类是家畜如犬、猪、羊; 另一类为少数“自外搬运而来”的动物如鲸、扭角羚、貘等。甲骨文中动物的图像安阳境内中西周文化层孢粉研究为复原古植被提供线索。共获 31 个类型的孢粉,总特点是木本花粉居多, 草本其次, 蕨类最少, 其中传播距离通常是数公里的栎、榆、椴、胡桃、枫杨等阔叶树, 显示的是盆地草原植被的面貌。研究者还从殷墟收集到一批植物种子, 除粟、小麦、黍等农作物种子外,其他有蓼属、莎草属、菟丝子属、藜属等植物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