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灌溉水源工程
实施方案
第一章综合说明
某县位于我区中部西侧,属中卫市所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县,,。某县得黄河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粮食生产,是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7C,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881h。
项目区现有淤地坝2座,均建于1995年以前,近年来持续干旱少雨,坝内干涸无蓄水。再无任何水利设施。
项目区通过截潜工程对沟道地下水截潜,出水量可达到45n3/h,且此水源在人饮工程实施前,曾是当地人畜饮水的重要水源,水质符合农田灌溉要求,满足灌溉条件。
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项目区附近有同喊公路、乡村硬化路面,已形成完备的路网系统;10kv高压线路可进入项目区。
263工程材料块石料:石炭沟石料厂取料,储量可观,量大质好,距施工现场约60kmo
粗骨料:大沙河砂砾料场,储量大,但含泥量高,使用时应注意筛洗,距施工现场20km。
砂料:大沙河砂砾料,储量大,但含泥量高,使用时应注意筛洗。
土方:就近取运。
,各级领导重视,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较高,通过对工程设施的建设,有效提高水的利用,改善灌溉状况,提高灌溉保证率,为项目区农业增效、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可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实施条件十分有利。
第三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抗旱能力不强,属于典型雨养区,近年来,持续干旱,项目区基本颗粒无收,耕地揭荒。通过节水项目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改旱地为水浇地,实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与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水资源,建立起节水型发展模式,治理与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遏制土地荒漠化,消除沙尘暴。推动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提高水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人畜饮水困难,群众脱贫难度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通过项目的建设,是转变脱贫方式,抗旱避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抵御干旱的最有效办法。
,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宽,项目区周边地区目前完成了近10万亩压砂西瓜地,由于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主要以旱地小麦、马铃薯等未主,种植业结构单一,土地产出能力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项目建设将对区域节水灌溉的发展起到显著的示范作用。
项目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态绿洲的保护等,都要求提供生态环境用水量、有效保护水资源。
第四章工程任务及规模
,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以提高现有水源工程综合效益,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为中心,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统筹全社会力量,项目整合、资金拼盘,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支柱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中部干旱带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XX乡XX村为750亩农田提供水源保障,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规划在XX村西部崛麻沟进行地下水截潜,通过泵站就近扬水至高位调蓄水池,通过管道输水自压引至灌溉蓄水池,进行农业灌溉。受水区灌溉面积750亩,。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截潜工程。铺设无砂管32根960m,建汇水槽、集水井各1座,截墙1处。汇水槽、集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截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及浆砌石浇筑砌护。
2、调蓄池工程。兴建泵站1座,扬水管道90m。100m3、,。100m3的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3、管道工程。共铺设引水管道?250-200PVC-。各类建筑物5座,其中管道防护建筑物2处,闸阀井2座,检查井1座。
规划规划在XX村西部崛麻沟进行地下水截潜,通过泵站就近扬水至高位调蓄水池,通过管道输水自压引至灌溉蓄水池,进行农业灌溉。目前截潜沟道右侧还
有一条沟道,待工程建成后,为防止沟道上游洪水破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