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南渡北归》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渡北归》读后感.docx

上传人:haha 2022/4/8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渡北归》读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南渡北归》读后感
《南渡北归》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信任大家的收获确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南渡北归》读后感,欢迎




  自离开北平南下,辗转近万里逃难,梁家几乎全部“细软”都丢光了,战前梁思成和营造学社同仁调查古建筑的原始资料——数以千计的照片、实测草图、记录等,被他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宝,紧紧地带在身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在李庄上坝月亮田几间四面透风的农舍里,梁思成和患病的林徽因,一面探讨,一面用一台古老的、噼啪震响的打字机,撰写并绘制向西方世界科学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奇妙和成就的《图像中国建筑史》。这是怎样的坚守。
  1935年主持殷墟侯家庄西北冈发掘的梁思永,肋膜炎病愈不久,白天里,他骑着自行车在各工地到处奔跑巡察。对于各工地在发掘中出现的新现象和产生的新问题,他随时都加以留意,加以解决。有时具体地指引助理员去做,有时甚至下坑亲自动手。晚上油灯下,他有时和工作人员谈论当天发觉中的新发觉,有时查阅各人的'田野记录簿,有时看着助理员们剔花骨等,有时整理当天出土品……经常劳碌到深夜。这是怎样的敬业。










  68天的长途跋涉,“湘黔滇旅行团”的11名老师和290名学生,真正走出了象牙塔,进入到书本以外的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地质学家袁复礼教授,结合湘西、黔东一带的地形地貌,讲解河流、岩石的构造形成,以及黔西岩溶地貌和地质发育理论。闻一多指导学生收集当地民歌、民谣,探讨不同民族语言,并对当地风土人情进行写生。北大化学系教授曾昭抡,每天自早晨走到傍晚,不走小道捷径,沿着盘山的沙石马路走,每当休息时,就坐下来写日记……这是怎样的言传身教。
  这样的大师在书中比比皆是,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大师远去,再无大师”,但是我要说:大师虽去,情怀永在。
  《南渡北归》读后感3
  今年暑假跟随叙事者共读了南岳老师写的《南渡北归》三部曲,它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起笔,止笔于大陆文革后。近四十年光景,中国烽火连天,风雨飘摇。最终一批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以及卷滚在大潮里的众生学者,从历史的苍茫中走来,又消逝在那幽暗终点。这样情形下,一大批学问分子、学界精英奔波向祖国西南,从长沙到昆明,从昆明到蒙自、李庄,在几近食不果腹时,仍用心学术,不忘民族复兴,用学问去触摸那“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










  一个月的时间,仅仅看完了其次部,感慨颇多,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民国时期学问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学问分子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很多富有才华的学问分子,他们在国外取得学位后,大多选择回国,即使当时的中国特别落后,生活条件比现在差许多,但这些优秀的学问分子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为国家服务,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从民国学问分子那一代身上我看到中国传统学问分子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这正是我们当前最缺乏的,当前社会,拜金主义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的留学生大部分选择在国外,中国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严峻的国家。
  大师们求学所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故而不计个人得失而从容投身祖国怀抱,且在条件特别艰苦前提下,做出宏大功绩和壮举,将以八股论优劣的时代,翻开中华民族的新篇章。他们从海外归来,谱写历史,创建辉煌,这二三十年头产生我国至今都是最好的高校,甚至在抗战的艰苦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组建的西南联大仍是中国高校史上的光辉。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赫然印在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