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年唐立新面试新闻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361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年唐立新面试新闻稿.docx

上传人:清懿 2022/4/8 文件大小:3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年唐立新面试新闻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龙网6月12日20时10分讯(记者 黄军)今日下午,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81级校友唐立新返回母校,再次捐资2000万元人民币(下同)。至此,他一共为重庆大学捐资5000多万元。记者了解到,这笔资金除了支持重庆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计76人, 11名同学获得唐立新优秀学生标兵奖学金,31名同学获得唐立新助学金。
唐立新校友回校与渝跃团成员交流并开展奖学金面试
2012年11月14日 09:24
来源:重庆大学
分享到:
更多
0人参与0条评论
为了对学生有最直观的了解,选拔出优秀人才,实现自己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回馈社会的愿望,2012年11月13日,唐立新校友回到重庆大学,参加渝跃团成员交流会并开展奖学金面试。
2012年11月13日,新尚集团董事长、重庆大学客座教授唐立新校友与渝跃团成员交流会及奖学金面试顺利进行。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副校长杨丹、文理学部主任吴云东院士、校长助理赵骅,校教育基金会、学工部、电影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争当杰出校友,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交流会上,林建华对唐立新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唐立新先生在事业发展之际,始终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希望唐立新奖学金获得者(渝跃团成员)要拥有一颗感恩
之心,学****校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拼搏的创业精神,勤奋学****立志成才,成为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
重庆大学唐立新奖学金由唐立新先生2009年在我校设立,为了对学生有最直观的了解,为了选拔出优秀人才,实现自己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回馈社会的愿望,同时在面试过程中能够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四年来唐立新先生都是亲临现场,从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对100多名候选学生进行一一考察。
在面试开始前,唐立新希望为同学们实现理想提供多样的选择,比如为致力学术的同学提供留学机会、为梦想创业的同学提供创业基金、为有意从政的同学提供帮助等等。因为实现理想的过程很坎坷,在这曲折的道路上,希望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听说莫言获得诺奖 ,你怎么看?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国内舆论争相报道,掀起一阵“莫言热”。对这一现象,第一组的同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莫言作品在当代中国作家中的外文译本数量最多的,在这一方面也启示我们,中国文学应积极走出去,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来自动力学院的龙芸同学说道;而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李军同学认为,莫言现象说明中国正在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同时,“莫言热”的积极作用在于让民众对中国文学更加关注。
也有同学提出疑问,“中国教育体制一向重理轻文,但是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却是文学奖,这是否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软件学院的傅能普同学问道。建筑城规学院的李长东同学提出担忧:“舆论对此事的大肆宣传是否会造成很多人尤其是学生,只注重诺贝尔或某个奖项而忽略了对文学本身的追求?”
掌控信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信息革命下信息成为了重要生产力,学生对这个命题是如何看待的呢?土木工程学院的欧阳宇同学解释道:“信息具有渗透性,对社会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信息也是个人前进的‘生产力’;而科学发展观不仅在国家发展层面,对个人而言,追求成功不可急功近利”;文新学院的李朗同学认为:“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如同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既是一种硬实力,更是一种软实力;在科学发展观下,注重信息渠道的创新对发展而言十分必要。”
现在正在眼前 未来充满希望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当一轮朝阳升起的时候,我们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唐立新给第三组同学的题目就是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看法,面对这道开放性的问题,同学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艺术学院周振同学通过爱迪生和菲尔普斯的例子总结道:“成绩代表过去、努力成就现在、能力创造未来”;“我从这段话中总结起来三个词,冷却荣誉、高瞻远瞩、坚持梦想。”来自建筑城规学院的邓夕也这样说。
从小,家长、老师都教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的增多,看到更多的世态、面对更多的诱惑,对有人说的“人不能没有钱,但不能一切向钱看”,该如何理解?建筑城规学院的李睿超认为,经济实力是成功的引擎和保障,但同时,金钱也容易滋生很多问题,不能一切向钱看,而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法学院的李蒙蒙用一句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理想照进现实
针对最后一个话题“我的理想”。有的人的理想很宏大:“我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改变现存的不合理之处。”“我想周游世界,发现自然、民族的魅力,并致力于保护这些人类共同的遗产。”“我想做中国最伟大的野生动物专家”;有些人的理想很具体,“我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