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keck 2022/4/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活力,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活力。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如今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送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送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送词?(学生热情交流欢送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送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送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欢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活力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活力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活力、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2)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欣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假设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欣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和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
—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像在挥手辞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确实美,确实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似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