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阿里巴巴绩效正文
第一篇:阿里巴巴绩效
对一个年轻的公司来说,空洞的说教并不能改变人的思想。改变人的思想,必须先改变人的行动。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就从改变员工的行动上面入手,将每一条价值观都细分出5个行为指南。而这3暂时缓解了整个集团对于文化和管理的急切要求。目前的HR与员工数目比是1:40—1:50。邓康明希望能够通过HR这条线来弥补管理的稀释。“HR管理应该成为另一条较粗的腿。”邓康明说,这样才能保证不让管理稀释到挂不住的地步。相较之下,在微软这个数字是1:170,行业的标准则是1:70—1:80。
邓康明的方式不仅仅是单纯增加HR人数,另一个被潜在培养的是管理团队人员。 这是一个提前投资的过程,每年2022—3000人因此能够对管理体系逐渐熟悉。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就能够让企业有信心再度扩张,有一批人能够在制度上保证是传承企业文化制度的精髓。当然这需要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持。 当时有两个原因促使我们直接把价值观和绩效考核挂勾。
第一,我们公司年轻人很多,年轻人需要补课。在中国,年轻人从小接受应试教育,在学校其实他们基本上没有机会学习怎么样跟同事交流、沟通,怎么融入团队。
第二,阿里巴巴的发展太快了,快到如果不用一些矫枉过正的方式去推价值观的话,我们的价值观就会像手里抓沙子一样,一点点流失光。有人说你们这个考核太严厉了,只要考核结果就好,为什么要考核过程?我们的经验证明,如果没有相应的过程,即使得到那个结果,那也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所以一定要用矫枉过正的方式来推价值观。
6
第三,我们对推广价值观有信心。因为你要是用符合我们价值观的方式去思考和行为的话,你自己会非常受益。
问:在价值观考核问及上,为什么采用通关制的规则呢?彭蕾:我们的考核规则就是你第一条没有做到,你第二条、第三条做到也没有用。我觉得价值观考核就像一根绳子,在我们的队伍规模快速扩张的时候,抓住这根绳子,我们才得以保持阿里巴巴文化的凝聚力,才能在激流险滩中没有被冲散。我们价值观绩效考核,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把价值观融入渗透到公司文化的血脉中。
在刚开始推广价值观考核的时候,我就希望3年以后,我们可以不用价值观考核了,也不需要大会小会,时时刻刻讲价值观。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价值观了,而是说价值观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里去了。阿里巴巴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体现了阿里精神,体现了我们崇尚的精神。我觉得那样才是价值观和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们现在做的价值观考核其实是非常形而下的,还是在约束层面的。但其实价值观也好,文化也好,其最高境界是发自内心,是从内到外的一种自然的散发和流露。在感受到的时候,也直达人心。他应该是形神合一的,而不需要用外在的条条框框去束缚他,指引他。
7
事实上,2022年年底,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部门正在做一件类似的事情,打算在B2B部门的一线销售团队中,派出既懂业务,又代表公司政策和担负价值观宣导的人力资源专员。邓康明感觉这套做法实际上就是电视剧里政委的作用,所以干脆就把这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改名为“政委体系”。 “司令和政委的职责略有侧重,司令负责决策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采取什么策略,政委是要理解这些策略,然后在人力资源组织方面怎么去匹配这个策略,以及团队的士气是不是足够支撑我们攻占这个高地。”邓说,“政委没有太多的权力去干涉司令的业务决定,但政委要在这个决策下帮助司令,说我们的组织能力行不行,整个队伍是不是充满了高昂的士气,是不是有心态上的不足。”
阿里巴巴绩效管理之:漂亮的政委们
在阿里巴巴,政委们对价值观考核发挥软力量有重要的作用。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工作分为两块,一块叫做政委体系,一块叫做职能体系。有超过一半的人力资源经理们从事“政委”工作,资历深职位高的被称为“大政委”,年轻的经理被称为 “小政委”,但再小的政委,也必须在阿里巴巴工作3年以上的阿里人才有资格担任。
8
政委们主要做“人”的工作,在价值观考核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委们直接介入考核过程,起到维护考核公正客观和协调分歧的作用。“我们像部队里的政委,但是我们更多的就是第三方的角色,去倾听员工的心声是什么?对员工来讲,会有一个第三方再听他讲什么。我们的立场是非常公正的,要去帮他现在困惑的问题。”淘宝的政委冯琳说。
政委每周都会参加所对应业务部门的例会或者阅读周报,以跟进和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每个季度都参加所负责部门的考核沟通会,与被考核员工、直接上级三方一起讨论并最终评定被考核员工的业绩。在考核过程中,员工的自评分数往往与上级打分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委、上级和下属三方通过沟通协调达成一致,政委对企业价值观的把握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