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临江仙》古诗.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江仙》古诗.docx

上传人:mama1 2022/4/8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江仙》古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临江仙》古诗
《临江仙》古诗
《临江仙》古诗1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临江仙》古诗2
  千里潇湘挼蓝浦口,兰桡从前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静静,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
  。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袤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从前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示意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踪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起先凝聚。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平水静,一切都好像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安静。独倚危樯情静静,遥闻妃瑟泠泠。说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淌着无穷的忧思,隐隐中,好像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孤独的心声。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犹如己出,活化出作者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临江仙》古诗3
  临江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
  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跑求仕的辛苦、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①许诗中,孤村边,,似有轻烟覆盖,朦胧落寞。(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画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予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1分)

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