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读《无欲的悲歌》有感2500字.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无欲的悲歌》有感2500字.docx

上传人:xiarencrh 2022/4/8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无欲的悲歌》有感2500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无欲的悲歌》有感2500字
原创:17德专周颖
《无欲的悲歌》是我接触到peterhandke的第一部作品,在此之前我对这名被誉为“活着的经典”的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并不了解,但是从关于他的各方面评论不难发现—读《无欲的悲歌》有感2500字
原创:17德专周颖
《无欲的悲歌》是我接触到peterhandke的第一部作品,在此之前我对这名被誉为“活着的经典”的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并不了解,但是从关于他的各方面评论不难发现——汉德克是一位极富争议的人。一方面,他特立独行,为了抗议德国对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的轰炸退回了毕希纳文学奖,坚持想用文学创作的方式唤醒人们的良知。另一方面,德国的文学批评家对他的作品的评价也存在着分歧,甚至可以算是两极的看法。但是他独具风格的创作不仅引来了持久的争论,更确立了他令人仰慕的地位。他的早期作品如《无欲的悲歌》、《大黄蜂》等,在德国高中的德语课上早就有了固定的地位。
彼得·汉德克被奉为奥地利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但是我却觉得他的作品并没有达到大众的地步,研读他作品的更多是日耳曼文学的研究员和专业的批评家,这让我有些困惑。在我读过《无欲的悲歌》后关于小说本身的困惑更甚。后来我了解到,这两种困惑其实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一些作品虽然时期不同,但是却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所以要想读懂一部作品,可能读者运用到另一部作品,以便理解其中的影射和暗指。作品被大众理解的难度大。另一方面汉德克的作品的不断转变也增加了读者理解其作品连贯性的难度。他的作品曾受到奥地利文学文化史上的语言实验文学影响,在语言实验风靡的六十年代,他严厉批评墨守于创痛描写的文学创作,在这一现象改变的七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形式又回到了传统叙事形式上,他的作品也受到影响,其中《无欲的悲歌》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这部作品的独特性也正体现于此——在此之前汉德克注重语言实验,他作品所用的词汇无法流露出人情味,甚至有些冷酷,而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描述了母亲逐渐失去自我的一生,他的叙述伴着细腻的情感,关于“羞臊”、“悲伤”等情绪的表述真挚得异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情绪——正是因为处于作品设定的时代背景,这些情绪显得怪异却真实。
在我看来,母亲的一生是被渐渐压抑到失去自我的过程,她出生在一个保守并贫穷的家庭,这种环境对一个女人来说是致命的,因为“毫无机会,一切都注定了”,“就连当地女孩们常玩的一个游戏也是这样:累了/倦了/病了/病重了/死了”[2],她的父亲一直采用压抑个人欲求的方式积攒钱财,并且希望子女也可以继承这种骇人的无欲无求,但是母亲却有着对上学的欲望,在欲望被抑制后她选择离家,追求自由的生活,这时的母亲虽然在反抗,但是一段时间后还是回到乡村,这种反抗微不足道并且最终以失败告终,她也渐渐地养成了自我克制的习惯,不断告诉自己要理性,于是活泼的母亲就渐渐压抑成一个不管发生什么,都只是目瞪口呆地立在一旁,连一根手指偷偷地、羞怯地抽动一下,母亲都要用另一只手将它盖起来……她已经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不小心有些身体所不能控制的情绪流露出来,母亲会羞愧,然后掩饰过去。母亲嫁给一个同自己不相爱的德国士官,即使一直遭受丈夫的家暴,也是一直处于克制的状态,她有过躲闪,但是渐渐地,她会“配合”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