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联系观与发展观
第1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唯物辩证法部分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第2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这条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交通动脉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站点密度大、小站多,列车在小站停靠次数多。沿线21个车站间平均距离仅15公里,大城市周边的区县、乡镇、大学城、工业园、旅游区普遍受惠。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第12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5、 “对着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会实现”、 “乌鸦叫丧”、“喜鹊叫喜”、“88大发”、“吃发菜就发财”、“早跳祸,晚跳福,中午跳的鱼和肉”的观点
(A)
第13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6、2010年7月18日,我国四川、广西等地相继出现“天坑”,直径从数米到几十米不等。其他国家如委内瑞拉也出现了一个直径30 米的大“天坑”。由此引起网络上各类关于“地球末日”的猜想。产生这种猜想的主要错误是:
A.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B.只看到事物的偶然联系与非本质的联系
C.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D.混淆了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
第14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7、2009年是中国西部大开发10周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重庆、四川、贵州等12个省份,这一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逾七成,人口约占三成,但20世纪末西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东部的40%。只有西部地区发展起来了,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协调健康发展。这说明
A.整体统率着部分,对部分起决定作用
B.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有决定作用
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D.主要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B
第15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分析:系统优化的方法常用来分析优化结构问题,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等。
8、2010年2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 ①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是因为部分能够决定整体 ③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抓住了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主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D
第16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温馨提醒
“有利于…会促进…会带动…、合作、关系、影响、引起、导致、离不开”此类语言哲理是:
“全局、各地方、各部门、各部分影响到国家、地区垄断、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发展”此类语言哲理是:
“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此类语言哲理是:
当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结构和排列次序发生变化,量变也能引起质变。
联系的观点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之和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第17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 “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第18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1)循环经济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积极加以利用,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2)“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
(3)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4)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第19页,共4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