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文档名称:

心律失常Arrhythmia.ppt

格式:ppt   大小:1,251KB   页数: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律失常Arrhythmia.ppt

上传人:落意心 2022/4/9 文件大小:1.2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律失常Arrhythmia.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律失常Arrhythmia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末鞘浦肯野纤维网。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的冲动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的传导系统。所谓心律包括戒除吸烟、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改善缺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因素,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2)
需要紧急处理的室性期前收缩:
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头24小时内
1.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每分钟超过5次)
2. 多源室性期前收缩
3. 成对或连续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
4. 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个心搏的T波上
(R on T)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3)
慢性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基础疾病
β-受体阻滞剂
乙***碘呋***
急性心肌缺血
改善缺血状况
首选利多卡因
无效则改用β-受体阻滞剂
或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称窦速。可见于生理状况和病理状况下。也可由药物引起。
心电图上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频率>100次/分。多为100~180次/分
一般针对原发病及诱因治疗。
特征:
窦性P波规律出现,
频率为101~16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自律性增高性房性心动过速,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及各种代谢障碍。
自律性增高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上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心房率为150~200次/分,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房性心动过速
特征: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发作前或发作结束后可见窦性P波。提早出现的P波,连续三次以上。
P‘-P’不等,部分未不下传。
房速的治疗
洋地黄中毒者:停用洋地黄;补充钾盐;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IA、I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非洋地黄中毒:洋地黄、 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可控制心室率。抗心律失常药可转复为窦性心律。药物无效可选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是一类以折返为发生机制的心律失常的总称。
根据折返的部位分为4种,其中后二者占90%以上。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内心动过速(AVRT)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1. 兴奋迷走神经的手法
2. 药物:ATP、心律平、异搏定、洋地黄
3. 超速抑制
4. 电复律
5. 药物预防发作
6. 治愈:RFC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特征:
’波不能明视
,频率160~220次/分
房扑和房颤—病因
阵发性: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持续性: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酒精中毒、甲亢、肺栓塞、心衰、心脏手术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特征:
,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F波(或称锯齿波).频率为250~400次/分.
:1~4:1,心室律不整齐.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
频率为350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纤颤伴室内传导差异
特征:

,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R间期绝对不等,心室率快
-R‘QRS有变形,无类代偿期.
心房扑动的治疗
为右心房内大折返环所致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终止:超速抑制、电转复、奎尼丁、心律平
预防:奎尼丁、心律平、***碘***
治愈:RFCA
房颤的分类
持续时间:
1. 阵发性(paroxysmal)(<48h)
2. 持续性(persistent)(>48h)
3. 永久性(permanent)(>6个月 )
发生原因:器质性心脏病、心脏以外的疾病、特发性(孤立性)
心室率快慢:快速性房颤(心室率> 11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