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79高淳县县域规划现状
79
目 录
县域发展条件
人口
城镇土地使用
规划的指导思想为控制和整治池塘水面,修复保护旧城区,开发建设新区,以横向绿化带作卫生防护带,推进式地朝北扩展、向东延伸,依托旧城,使新老区有机结合,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水乡古镇。
规划确定了池塘水域区、旧城区、新城区、工业区和港口码头场库区等五大功能分区,旧城的道路骨架一般维持原状,新区采用棋盘式布局,建设四横六纵的干道体系;改变高淳对外交通不畅的状况,将双高线、双望线建成一级公路,建设高淳至固城直达公路和疏通水路等,并对文教、卫生、住宅建设、公共建筑、古镇保护、防洪、绿化、环保和市政等也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及建议。
规划近期至1990年,;远期至2000年,人口发展至5万人左右。
1984年的县城总体规划对高淳县的现状条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思想和方针,基本奠定了现有城区和县域的空间结构模式,对于用地及人口规模的预测也较合理,对高淳的城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1992年总体规划
1992年的淳溪县城总体规划由南京市规划设计院和高淳县城乡建设局共同编制,于1997年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这一轮总体规划对县域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要求产业结构由当前的“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至2010年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提出了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政策。
,,%;,,%。
规划对县域城镇体系提出了一个中心、五个重点镇、九个一般镇、五个乡的“众星拱月”的设想。
县城的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淳溪镇行政区域,双塔乡行政区域,薛城乡的东甘、西甘、太安行政村,古柏乡、漆桥镇沿双高路两侧各2公里的地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的城市的性质是江南水乡古镇,高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拟利用淳溪位居苏南、皖南之间的区位条件,加快高淳对外交通建设,使之成为地区性交通枢纽;利用县域内的湖河水体与人文古迹,把浮溪建成湖滨城市和区域性风景旅游胜地。
规划用地规模,;。
规划城市功能分区本着迎湖展开、回归水乡、建设湖滨城市的基本思想,将城市自南向北划分成三条功能带:城南带、城中带、城北带。城南带以湖滨游憩功能为主,由老街、湖滨公园、官溪河沿岸、水上娱乐场和石固河绿带构成;城中带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主要由旧城区中心和新城区中心,及大中专教育科研用地组成;城北带以第二产业功能为主,其生产用地主要由城西工业区、城东工业区和仓储区组成。
4高淳县县域规划现状
4
1992年总体规划编制于全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高淳县的发展提出了大胆的设想,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布局,规划成果较完整、标准,这一规划对随后的城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和对照高淳的发展现实,该项规划也显露出目标过高发展规模过大的缺陷,一部分规划内容与现实有所脱节,因此高淳县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组织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自然条件
(一) 地形地貌
高淳县的地势东高西低,依山傍水。东部为茅山、天目山余脉结合部,大致呈东北向和西南向带状。丘陵区地面高程15-35米,最高点海拔高程189米,,%;西部是广阔的湖盆平原,为固城、石臼湖环抱,河网稠密,高程为5-7米,,%。
(二) 气候
高淳县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型,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降水充分,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但高淳县地理位置特殊,受东高西低地势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不仅有洪涝、干旱、冻害、台风影响,还有春秋季连续阴雨、夏季高温热害以及冰雹、雪灾等,其中洪涝、干旱影响面大,危害较重。
1.气温
1993年-,一般1月最冷,;7月最热,。,变化较为显著。
2.雨量
1993年-,雨量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