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薄透镜焦距测量.ppt

格式:ppt   大小:1,25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薄透镜焦距测量.ppt

上传人:石角利妹 2022/4/9 文件大小:1.2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薄透镜焦距测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薄透镜焦距测量
第1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薄透镜成像公式
在近轴光束的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为物距, 为像距, 为焦距。
薄透镜焦距测量
第1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薄透镜成像公式
在近轴光束的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为物距, 为像距, 为焦距。
实物、实像时, 为正;虚物、虚像时 为负。
凸透镜 为正;凹透镜 为负。
注意:以下 光路图即为各光具的摆放和操作示意
第2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
移动6次
反射镜
第3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
移动6次
第4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实物经凹透镜不能在屏上生成实像,可借助凸透镜给凹透镜生成一个虚物像,
最后再由凹透镜生成一个实像。
移动6次
第5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
:
调节光学系统共轴,是减小误差、确保实验成功的重要步骤。
所谓“共轴”,是指各光学元件(如光源、物、镜)的主光轴重合。分两步进行:
a. 粗调:将放置在光具座上的各光学元件靠拢在一起,用眼观
察,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且连线(光轴)平行于导轨。
b. 细调:移动各光学元件,利用透镜成像规律(位移法),大小不同的像生在不同位置,调节透镜的高底或左右位置,使这些大小不同的像的中心在屏上的位置重合,则说明光学系统已经共轴。
第6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用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在物屏(“1”字屏)与平面镜之间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在屏上生成清晰、明亮且与物等大的倒像。要求:每次改变物(屏)位置,测量六次,结果以 表示。
注:1. 测量时记录的是位置,而不是长度
2. 读数时,统一标准:或从光具座左边或从右边读
“1”字屏放在导轨的整数部位,以便容易算出或估计出f
第7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测量次数
透镜位置/cm
“1”屏位置 /cm
焦距f /cm
1



2
3
4
5
6
平均
a,自准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第8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3. 用位移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要求:在不同D值的条件下测六次,记录测量数据,用公式分
别计算出 f , 将 结果以 表示。
注: 1. 测量 6次每次变换D,
第9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测量次数
D(cm)
d(cm)
像屏- 物屏
u2-u1
1
2
…..
5
6
平均
b,位移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第10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注意: a. 作为凹透镜的虚物,凸透镜一定要生成缩小的实像,读数后不变。
b. 选择凹透镜的物距u 值,在能成像的前提下尽可能大。
原始数据要求每个表格至少算出两个 f, 签上自己名字,交老师批改签字,数据处理Δf用平均误差法计算。
4. 用物距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

要求: 凸透镜得到的虚物位置不变,插入凹透镜后,移动像屏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测量出像距,记录测量数据。要求测量六次,每次改变凹透镜的位置 分别用公式计算出 f。
第11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测量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凹镜-虚物
像屏-凹镜
1
2

5
6
平均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