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经典书馆 2017/1/29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市、区各部委办局、事业单位、各县人事局、在宁部属事业单位、驻宁部队所属事业单位: 为贯彻执行宁政发[1994]184 号文《关于印发〈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特制定本实施细则,请遵照执行。一、实施范围及对象(一)凡本市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含集体事业单位)和在宁的部属事业单位(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以及驻宁部队所属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均实行养老保险。(二)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国家干部、聘用制干部、固定工人、劳动合同制工人和计划内临时工。(三)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1994 年列入首批统筹的范围和对象为: 、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含集体事业单位) 和工资关系由本市代管的中央部属事业单位,以及驻宁部队所属事业单位中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含执行国家工资标准的计划内临时工)、聘用制干部。 2. 本市市、区所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包括集体事业单位)和工资关系由本市代管的中央部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驻宁部队所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全体职工。(四)其他单位和人员逐步展开。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及筹集标准(一)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承担,按照“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按下列渠道列支:国家机关及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行政事业费中列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含集体事业单位)按照差额比例,分别在财政和自有资金中解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含集体事业单位)在创收收入中列支,税前提取。(三)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筹集标准,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依据全部在职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和离退休人员费用两项之和的 23 缴纳;聘用制干部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由单位按其工资总额的 23缴纳;在职职工个人按照本人工资额的 1缴纳。(四)职工工资总额的组成项目,以苏政发[1994]3 号文及省、市工资管理部门出台的各种工改答复口径为准。具体组成项目如下: 国家机关:干部实行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技术工人实行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奖金;普通工人实行的岗位工资和奖金。机关工人奖金占工资构成的 30。事业单位:职员实行的职务工资和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津贴;技术工人实行的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津贴;普通工人实行的等级工资和津贴。上述津贴部分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占工资构成的 50。工资总额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职务岗位津贴;工改后保留的综合补贴和各种保留***工资。实行“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干的事业单位,其工资总额应以市、区人事局工资计划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为准。各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由开户银行按时代为扣缴,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各单位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并按季向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处(以下简称市机关事业社保处)缴纳。(五)原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含执行国家工资标准的计划内临时工)、非在职聘用制干部,其基本养老保险费应从参加工作之日起补交至 1993 年12月底,补交部分由单位按 1993 年12月本人工资额的15一次性缴纳,个人部分免交。(六)合同制工人和非在职聘用制干部投保年限